网上有关“唐诗中柳絮意象的特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唐诗中柳絮意象的特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唐诗中柳絮意象的特点是:杨柳自身柳絮飘忽不定,这一特点常被诗人当作遣愁的凭借;凄清惆怅的意境;代指人云亦云;追随;暗喻离别,有惜别怀远之意;以柳絮喻愁等。
1、凄清惆怅的意境。
《东栏梨花》宋代: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释义:
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树也已长得郁郁葱葱,柳絮飘飞的时候梨花也已开满城。惆怅的站在东栏旁恰似花开正艳的梨树,又有几人能看清这纷杂的世俗人生。
赏析:
作者惆怅的站在东栏旁,梨树上满是白色的梨花,同时柳絮在飘,落在作者身上,作者也变成了“一株雪”,写的是凄清惆怅的意境,最后一句,人生看得几清明,人生能有几次清明,这是补足前句“惆怅”的内容,更增添悲凉的气氛。
2、代指人云亦云。
《客中初夏》宋代: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释义:
四月天气已是清明和暖,雨过天晴,山色更加青翠怡人,正对门的南山变得更加明净了。没有了随风飘扬的柳絮在眼前纷纷扰扰,只有葵花朝向着太阳开放。
赏析:
诗人不喜雨丝蒙蒙的南山,也不赞随风飞舞的柳絮,而把自己的独钟给了向日而倾的葵花,其意何在呢不难发现诗人非独爱葵花,而是性情使然,言在此而意在彼.诗人久在官场,自是看够了人云亦云的柳絮,却无论如何也不愿自己"摧眉折腰"随风飘摆,终而选择了做株向日的葵花。
3、把天空随风飘舞的柳絮,描写为似乎要尾随春天归去,去探看春的去处,把它找回来。
《蝶恋花·送春》宋代: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释义:
楼外垂杨千条万缕,仿佛要拴住春天的脚步,春天却匆匆而过不曾稍停。只有柳絮仍然在风里飘飞,它随春风要看春归向何处?绿色的山川只听杜鹃乌啼叫,它本是无情的鸟,凄厉的叫声岂不也在为人愁苦。举杯送别春天,春天却不语,黄昏时候却下起了潇潇细雨。
赏析:
柳絮的形象,在诗词中或状撩乱春愁,或状漂荡无依,即使联想到“送”,也只有飞絮送春归一类想象。朱淑真却以女词人特有的灵心慧性和缠绵执着,将它想象成一直深情地追随着春天,想看一看春究竟归于何处。由“系”到“随”,进一步写出了柳对春天的无限依恋和无尽追踪。
4、暗喻离别,有惜别怀远之意。
《油壁香车》宋代:晏殊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释义:
她坐的美丽的车子再也见不到了,踪影象巫山的云不知飘去何方,梨花和明月相映的院子、风飘柳絮的池塘钩起无尽的回忆,寒食节烟火不生一片萧瑟的气氛更增加心中的伤感,只好酗酒度过寂寞的时光,想寄封情书吧,可往哪寄呢?山长水远的找不到方向啊——就象此刻的心
赏析:
“梨花院落”、“柳絮池塘”,描写了一个华丽精致的庭院。反映出诗人的高贵身份。“溶溶月”、“淡淡风”,是诗人着意渲染的自然景象。这两句互文见义:院子里、池塘边,梨花和柳絮都沐浴在如水的月光之中。
阵阵微风吹来,梨花擂曳,柳条轻拂,飞絮蒙回,是一个意境清幽、情致缠绵的境界。“柳”是“留”的谐音,因此暗喻离别,有惜别怀远之意。
5、以柳絮喻愁。
《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五代:冯延巳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依依 一作:悠悠)
释义:
这几天,他象流云飘哪里?忘了回家,不顾芳春将逝去。寒食路上长满了野草闲花。他车马又在谁家树上系?泪眼倚楼不断自言语,双燕飞来,路上可与他相遇?纷乱春愁如柳絮,梦中到哪寻他去?
赏析:
这里词人以柳絮喻愁,将无形之愁具体化,极写心中那春愁顿时如柳絮一般,其纷乱凌乱无序。
随着金秋余晖的渐次褪去,大地披上了肃穆的衣裳。立冬,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悄然来临,为我们揭开了初冬的序幕。
立冬,意味着冬季正式开始。此时,北风呼啸,寒气逼人,天地间一片萧条景象。在这肃杀的寒意中,却暗藏着生机勃勃的希望。
立冬迎冬日,寒风已来袭。叶落归根处,树木休养时。立冬时节,落叶纷飞,树木褪去绿装,进入休眠状态。万物萧索,大地归于沉寂。但在这表面寂静的背后,却是生命在积蓄力量,为来年积蓄能量。
冬藏蛰虫伏,严寒不侵身。待到春风暖,万物复苏时。立冬后,蛰伏在地下的虫儿早已藏匿,以避严寒。冬眠的动物也进入了漫长的睡眠,为来年春暖花开做准备。大自然遵循着固有的规律,万物在寒冬中蛰伏,以期在来年重获新生。
立冬时节,虽寒风凛冽,却也别有一番诗情画意。古人常以立冬为题,寄情山水,抒发情怀。苏轼笔下的雪絮纷纷何所似,霰入珠帘湿罗幕,将冬日雪景描绘得如梦似幻,美不胜收。王安石的北风吹雪四更寒,更深月出惊山鸟,则展现了立冬时节的寒凉与寂寥,却别有一股苍凉之美。
立冬,是一年中独具特色的节气。它不仅标志着冬天的到来,更象征着新一轮生命的轮回。寒风萧瑟,万物蛰伏,但生命的种子却在悄然萌动,期待着春日的到来。
关于“唐诗中柳絮意象的特点”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又荷]投稿,不代表海宁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p.hnjsjm.com/hainin/9164.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海宁号的签约作者“又荷”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唐诗中柳絮意象的特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唐诗中柳絮意象的特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唐诗中柳絮...
文章不错《唐诗中柳絮意象的特点》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