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治嗔心重的毛病?

网上有关“如何对治嗔心重的毛病?”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如何对治嗔心重的毛病?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六字大明咒根据佛经的窍诀:用慈悲观除嗔恨心,用不净观除贪欲心,用数息观除散乱心,用智慧观除痴愚心“所以嗔心重可以念诵观世音菩萨的心咒:“嗡嘛呢巴美吽”,因为观世音菩萨是大慈大悲为主要特点的;

教证”持诵六字大明咒能摧伏并寂灭一切五毒烦恼的分别念,嗡字,摧灭愚痴心;嘛字,摧灭嗔恨心;呢字,摧灭我慢心;叭字,摧灭贪欲心;咪字,摧灭嫉妒心;吽字,摧灭一切烦恼心。“

持名号持咒是一个方法,念观世音菩萨也同样会起到作用,同时念诵南无阿閦佛很重要,阿閦佛(即不动如来)是五方佛中的东方佛,表觉性,意译为“不动佛”、“无动佛”、“无怒佛”、“无嗔恚佛”等。(又译阿閦鞞佛、阿閦婆佛)的意译是不动、无瞋恚。

闻思修要能持诵明理很重要,所以推荐学习《入菩萨行论》的安忍品,其中教授了很多断除嗔心的窍诀。

嗔心的过患《入行论》云:“一嗔能摧毁,千劫所积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诸福善。”一刹那的嗔恨心,便能摧毁一千劫所积累的布施众生、供养佛陀等福德。

阿閦鞞佛与阿閦鞞欢喜光佛是同一尊佛吗?

阿闵佛,在藏传佛教中,是五方佛之一的东方佛。

比较的正式名称是:东方妙喜净土阿閦佛。

阿閦佛(梵文:,Akshobhya,藏文:Sangs-rgyas mi-vkhrugs-pa;“閦”音“触”),又名不动佛、无动佛,五方如来之中的东方佛。据《阿閦佛国经》云,阿閦佛在成佛久远之前,曾侍奉大目如来(又译广目如来),示而萌发“对众生不起瞋恚”的誓愿,经过累劫的修行,即于东方妙喜世界成佛。 即便为人所怨恨,也不退转,不为嗔恚而动,是为“不动”。与“不动明王”有区别。

阿閦佛,为大乘佛教信仰中,东方妙喜世界的佛陀,地位等同于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著名的维摩诘居士即是出自妙喜世界。阿閦佛的妙喜世界非常庄严,有高大的七宝菩提树。阿閦佛信仰与阿弥陀佛信仰皆起源于大乘佛教早期,不过同属大乘的汉传佛教中,另外一位东方琉璃世界的药师佛较为人知。在藏传佛教与密宗信仰中,阿閦佛是金刚界五智如来(五方佛)中的东方如来,代表“大圆镜智”。

最早有关阿閦佛的汉语佛经是公元147年由东汉月氏三藏支娄迦谶法师译成汉语的《阿閦佛国经》,这部经也是已知最古老的净土经典。最近在巴基斯坦发现了用犍陀罗语书写的,涉及到阿閦佛的佛经残卷,它们属于早期的大乘佛教,书写时间在公元1世纪末和2世纪间。阿閦佛心咒则是阿閦佛信仰者持诵以求得渡的经典。

大宝积经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不动如来功德法门,善能受持,读诵通利,愿生彼刹者,乃至命终,不动如来为护念,不使诸魔及魔眷属退转其心”。

阿閦佛在不同的经典中也被译为阿閦鞞佛、阿刍鞞耶佛、恶乞刍毗也佛、无怒佛、无嗔恚佛。

阿閦佛的形相,据佛经记载,为蓝身,偏袒右肩,左手执拳,执袈裟角,右手伸五指,手指指地,置于右膝。一般其像结跏跌坐,坐于青色象背负的莲花台上。此佛在金刚界曼茶罗中,为左手执拳安于脐前,右手下垂触地,成触地印。

阿閦佛心咒,或作不动佛心咒,为东方妙喜世界阿閦佛(或名不动佛)之咒语,别名阿閦佛往生咒。

出自唐玄奘法师所译《拔济苦难陀罗尼经》(一名《胜福往生净土经》):

“羯羯尼羯羯尼。鲁折尼鲁折尼。咄卢折尼咄卢折尼。怛逻萨尼怛逻萨尼。般剌底喝那般剌底喝那。萨婆羯莫般蓝般逻般迷。娑婆诃。”

流通版普通话标记

南无巴嘎瓦帝 阿閦鞞牙 达他嘎达雅 阿哈帝三藐三菩陀耶 得雅他 冈嘎呢 冈嘎呢 罗卓呢 罗卓呢 卓扎呢 卓扎呢 怛萨呢 怛萨呢 巴惹底哈纳 巴惹底哈纳 萨 瓦 嗄嘛 巴染巴纳尼昧 梭哈

流通版罗马拼音

Namo Ratna Trayaya. Om. Kamkani Kamkani. Rotsani Rotsani. Trotrani Trotrani. Trasani Trasani. Pratihana Pratihana. Sarva Karma Parampara. Nime Sarva Sato(Sattva). Nantsaya Soha(Svaha).

其他咒文版本

嗡。遏(音同“恶”)葛拶(音同“攒”)咤(音同“炸”)多波。也啥。梭哈。

藏传版本

那莫 ra那 札雅雅 嗡 刚嘎纳 刚嘎那 若匝讷 若匝讷卓札讷 卓札讷札萨讷 札萨讷 札德哈那 札德哈那 萨瓦 嘎玛 巴让m 巴ra 讷美 萨瓦 萨埵 难匝 索哈。

附藏传佛教五方佛资料:

“五方佛”,又称“五方如来”、“五智如来”,源自密宗金刚界思想,东南西北中五方,各有一佛主持。分别是中央的法身毗卢遮那佛(俗称“大日如来”、即是化身释迦牟尼佛)、东方阿閦佛(另说药师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

毗卢遮那佛象征五智中的“法界体性智”,又化育另外四智;东方阿閦佛象征“大圆镜智”,西方阿弥陀佛象征“妙观察智”,南方宝生佛象征“平等性智”,北方不空成就佛象征“成所作智”。

《华严经》有言:“一切诸如来,同共一法身。”佛教典籍中认为五佛皆是毗卢遮那佛所化现。《如来渊源考》:“五方明王为五方五佛之化现;五方五佛名号不一,皆为同体,毗卢遮那佛所化现。”《弥陀疏钞》:“智觉云:‘总持教中,说三十七佛,皆毗卢遮那佛一佛所现。谓遮那内心,证自受用,成于五智。自当中央法界清净智。次从四智,流出四方四如来。其妙观察智,流出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如来。’则一佛而双二土也。”

应该是同一尊佛!

宣化上人曾经讲过这尊佛:

(六六)阿刍鞞耶

译礼敬阿閦如来。

释阿刍者。东方欢喜国佛。此翻不动。佛名经云。阿閦鞞欢喜光佛。是也。

颂东方不动欢喜光 降伏天魔怒金刚

折摄二门化群众 顺逆互用妙无方

解这是东方阿閦佛,亦即消灾延寿药师佛。「东方不动欢喜光」,东方不动佛就是阿刍鞞,欢喜光佛。「降伏天魔怒金刚」,金刚是怒目的,菩萨是慈眉的,金刚有脾气,因为要降魔,如果没有脾气,魔便要欺负你。「折摄二门化群众」,怒目金刚是用折伏法,菩萨慈悲是用摄受法,看见菩萨的慈悲,心裏很高兴,至於金刚,你不听也要听,他有大的势力,可以把你降伏,所以说:「降伏天魔怒金刚」。「折摄二门化群众」,有折摄法,降伏法这两种门来教化一切众生。「顺逆互用妙无方」,应该用折伏法时就用折伏法,应该用摄受法时就用摄受法,有时顺著他令他欢喜,有时不能顺著他而要用折伏法,这两种法要用得恰倒好处,用得不好都是不相当的。好像应当用折伏法时你不用,而用摄受法,人就看你像块面包似的,随便擦上牛油便把你吃了。应该用摄受法时你不用,反用折伏法,人便对你敬鬼神而远之,看著你就跑得十万八千里那麽远,所以要会用就可以把对方降伏,改变他的思想和行为。

关于“如何对治嗔心重的毛病?”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典春红]投稿,不代表海宁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p.hnjsjm.com/hainin/8967.html

(9)
典春红的头像典春红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典春红的头像
    典春红 2025年09月10日

    我是海宁号的签约作者“典春红”

  • 典春红
    典春红 2025年09月10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如何对治嗔心重的毛病?”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如何对治嗔心重的毛病?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六字大...

  • 典春红
    用户091012 2025年09月10日

    文章不错《如何对治嗔心重的毛病?》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