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书花茶的词语

网上有关“关于描写书花茶的词语”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关于描写书花茶的词语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描写花茶的诗句

琴茶 唐白居易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故人寄茶 唐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 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煎茶 唐成彦雄 岳寺春深睡起时,虎跑泉畔思迟迟。 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

焙茶坞 唐顾况 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 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 唐李郢 昨日东风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瓯茶。 如云正护幽人堑,似雪才分野老家。

金饼拍成和雨露,玉尘煎出照烟霞。 相如病渴今全校,不羡生台白颈鸦。

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 唐灵一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从弟舍人惠茶 唐刘兼 曾求芳茗贡芜词,果沐颁沾味甚奇。 龟背起纹轻炙处,云头翻液乍烹时。

老丞倦闷偏宜矣,旧客过从别有之。 珍重宗亲相寄惠,水亭山阁自携持。

尝茶 唐刘禹锡 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

大云寺茶诗 唐吕岩 玉蕊一枪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功夫。 兔毛瓯浅香云白,虾眼汤翻细浪俱。

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 幽丛自落溪岩外,不肯移根入上都。

茶中杂咏·煮茶 唐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

与赵莒茶宴 唐钱起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茶诗 唐郑愚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尝见绿花生。 峡中尝茶 唐郑谷 蔟蔟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

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觜香。 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

鹿门病客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 夏日闲居 唐张籍 多病逢迎少,闲居又一年。

药看辰日合,茶过卯时煎。 草长晴来地,虫飞晚后天。

此时幽梦远,不觉到山边。 题山居 唐曹邺 扫叶煎茶摘叶书,心闲无梦夜窗虚。

只应光武恩波晚,岂是严君恋钓鱼。 郊居即事 唐贾岛 住此园林久,其如未是家。

叶书传野意,檐溜煮胡茶。 雨后逢行鹭,更深听远蛙。

自然还往里,多是爱烟霞。 即目 唐李商隐 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

何人书破蒲葵扇,记著南塘移树时。 即事 唐白居易 见月连宵坐,闻风尽日眠。

室香罗药气,笼暖焙茶烟。 鹤啄新晴地,鸡栖薄暮天。

自看淘酒米,倚杖小池前。 访友人不遇 唐李咸用 出门无至友,动即到君家。

空掩一庭竹,去看何寺花。 短僮应捧杖,稚女学擎茶。

吟罢留题处,苔阶日影斜。 酬黎居士淅川作 唐王维 侬家真个去,公定随侬否。

著处是莲花,无心变杨柳。 松龛藏药裹,石唇安茶臼。

气味当共知,那能不携手。 酬乐天闲卧见寄 唐刘禹锡 散诞向阳眠,将闲敌地仙。

诗情茶助爽,药力酒能宣。 风碎竹间日,露明池底天。

同年未同隐,缘欠买山钱。 自述 唐元稹 延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

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 雪中偶题 唐郑谷 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

..。

2.描写“茶”的词语有哪些

1、茶饭无心

chá fàn wú xīn

成语解释没有心思喝茶吃饭。形容心情焦虑不安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4回:“忙的凤姐茶饭无心,坐卧不宁。”

成语例子眼看着一分节礼要被人夺去,更是茶饭无心,坐立不安。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四回

2、茶余酒后

chá yú jiǔ hòu

成语解释泛指休息或空闲的时候。

成语出处鲁迅《花边文学 考场三丑》:“人们在茶余酒后作为谈资的,大概是这一种。”

成语例子他看出他的失慎已经成了茶余酒后的重要话柄。(沙汀《炮手》)

3、闲茶浪酒

xián chá làng jiǔ

成语解释指没正经的吃喝、浪荡

成语出处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三折:“咱与您做参辰卯酉,谁待吃这闲茶浪酒!”

成语例子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八卷:“少年心性,好的是那歌楼舞榭,倚翠偎红,绿水青山,闲茶浪酒。”

4、茶余饭饱

chá yú fàn bǎo

成语解释泛指闲暇之时。元·关汉卿《斗鹤鹊·女校尉》曲:“茶余饭饱邀故友,谢馆秦楼,散闷消愁。”明·汤显祖《牡丹亭·训女》:“从今后茶余饭饱破工夫,玉镜台前插架书。”也作“茶余饭后”。沙汀《炮手》:“他看出他的失慎已经成了~的重要话柄。”又作“茶余饭后”。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斗鹤鹊·女校尉》曲:“茶余饭饱邀故友,谢馆秦楼,散闷消愁。”

成语例子从今后茶余饭饱破工夫,玉镜台前插架书。明·汤显祖《牡丹亭·训女》

5、清茶淡饭

qīng chá dàn fàn

成语解释清:清淡。形容饭食非常简单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4卷:“三叔,你今到寒家,清茶淡饭,暂住几日。”

成语例子高阳《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有的人清茶淡饭,吃得蛮好,有的没有肉吃不下饭。”

3.有关花茶的书..

花茶是诗一般的茶叶,融茶味之美、鲜花之香于一体的茶中艺术品。

在花茶中,茶叶滋味为茶汤的味本,花香为茶汤滋味之精神。茶味与花香巧妙地融合,构成茶汤适口、芬芳的韵味,两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品饮花茶,先看茶胚质地,好茶才有适口的茶味,窨入一定花量,配以精湛的加工技术,才有好的香气。花茶中蕴含香气如何,是非常重要的,它有三项质量指标:一是香气的鲜灵度——即香气的新鲜灵活程度,与香气的陈、闷不爽相对立,二是香气的浓度——即香气的浓厚深浅程度,与香气淡薄浮浅相对立,一般经过三次窨花,花香才能充分吸入茶身内部,香气较为浓厚耐久;三是香气的纯度——即香气纯正不杂,与茶味融合协调的程度,与杂味、怪气、香气闷浊相对立。

这种香气的质量鉴别,只有评茶师和饮茶爱好者长期品尝积累经验,才能细细地辨别出来,这就是评茶的艺术。 泡饮花茶,首先欣赏花茶的外观形态,取泡一杯的茶量,放在洁净无味的白纸上,干嗅花茶香气,察看茶胚的质量(烘青、炒青、晒青及嫩度、产地等),取得花茶质量的初步印象。

茉莉花茶有一些显眼的花干,那是为了“锦上添花”,人为地加入的茉莉花干是没有香气的,因此不能看花干多少而论花茶香气、质量的高低。但花干色泽白净、明亮,为好花干的标志,黄褐深暗,为花干质差的表象。

花茶泡饮方法,以能维护香气不致无效散失和显示茶胚特质美为原则。对于冲泡茶胚特别细嫩的花茶,如茉莉毛蜂、茉莉银毫、茉莉东风茶一类特高级名茶,因茶胚本身具有艺术欣赏价值,宜用透明玻璃茶杯,冲泡时置杯于茶盘内,取花茶二三克入杯。

用初沸开水稍凉至90℃左右冲泡,随即加上杯盖,以防香气散失;手托茶盘对着光线,透过玻璃杯壁观察茶在水中上下飘舞、沉浮,以及茶叶徐徐开展、复原叶形、渗出茶汁汤色的变幻过程,“一杯小世界,山川花木情”,堪称艺术享受,称为“目品”。冲泡3分钟后,揭开杯盖一侧,鼻闻汤中氤氲上升的香气,顿觉芬芳扑鼻而来,精神为之一振,“香于九畹芳兰气”、“草木英华信有神”。

有兴趣者,还可凑着香气作深呼吸,充分领略愉悦香气,称为“鼻品”。茶汤稍凉适口时,小口喝入,在口中稍事停留,以口吸气、鼻呼气相配合的动作,便茶汤在舌面上往返流动一二次,充分与味蕾接触,品尝茶味和汤中香气后再咽下,如是一二次,才能尝到名贵花茶的真香实味。

此味令人神醉,正如宋人范仲淹茶歌所说“茶味今轻醍醐”、“茶香兮薄兰藏”。综合欣赏花茶特有的茶味、香韵,谓之“口品”。

民间有“一口为喝,三口为品”之说,细细品啜,才能出味。一开茶饮后,留汤三分之一时续加开水,为之二开。

如是饮三开,茶味已淡,不再续饮。通过三开茶汤的鼻闻、口尝,综合领略茶味的适口度和香气的鲜灵度、浓度、纯度后,三香具备者为“全香”,茶形、滋味、香气三者全佳者为花茶高品、名品、珍品。

泡饮一般中档花茶,不强调观赏茶胚形态,可用洁白瓷器盖杯,冲泡100℃沸水后盖上杯盖,5分钟后闻香气,品茶味。此类花茶香气芬芳,茶味醇正,三开有茶味,耐冲泡。

泡饮中低档花茶,或花茶末,北方叫“高末“,一般采用白瓷茶壶,因壶中水多,保温较杯好,有利于充分泡出茶味。视茶壶大小和饮茶人数、口味浓淡,取适量茶叶入壶,用100℃初沸水冲入壶中,加壶盖,待5分钟,即可酌入茶杯饮用。

这种共泡分饮法,一则方便、卫生,二则家人团聚,或三五亲朋相叙,围坐品茶,互谈家常,较为融洽,添增团结友爱、和睦的气氛。 四川茶馆泡饮花茶很有地方特色,茶具采用一套三件头(茶碗、茶盖、茶托),敞口式茶碗,口大便于注水和观察碗中茶景,反碟式的茶碗盖,既可掩盖茶汤香气,又可用以拨动碗中浮面茶叶、花干,不使饮入口中,茶托(又叫茶船)用于托放茶碗,使饮茶时不致烫手。

边呷饮花茶,边摆“龙门阵”,悠然自得。 我国民间多数喜饮花荼,尤其是三北地区:华北、东北、西北各省人民,花茶为必备饮料。

南方的花茶,运到北方,在干燥、低温的气候下。更显得香气浓郁。

北方冬季时长,天寒地冻,花木萧疏,室内烤火取暖时泡饮一杯花茶,可增添居室芬芳。如临春暖花开之境,令人精神振奋。

也有人喜饮红花茶,通常为玫瑰红茶,其花色花香与红茶均相近,玫瑰花瓣富甜蜜香,与红茶的嫩糖香味相配伍、交融,十分协调,令人齿颊留芳,精神愉悦。 泡饮乌龙花茶,一般同乌龙茶泡饮法,即用紫砂小茶壶装满茶叶,沸水冲泡,加盖,再在壶外淋浇开水,增加壶温,促茶出汁,5分钟后,倒入小酒盅式茶杯,像品饮“茅台洒”一样,小口细细品尝,欣赏乌龙茶韵和鲜花香气,顿觉花香助茶味,茶味显花香。

饮用花茶时,不仅要明白功效,还应该将花茶可能的副作用弄明白,也就是说,一定要弄明白自己到底是不是适宜饮用选用的花茶和应该怎样饮用。当然,这个过程可以求助专业人士。

(1)便秘时不宜饮用。因为茶叶的儿茶多酚类物质对胃肠道具有收敛作用,会加重便秘; (2)胃溃疡时不宜饮用,因为饮茶会促进胃酸分泌,加重胃溃疡; (3)女性经期时不宜饮用,因为茶中的鞣酸会妨碍肠。

4.有关花茶的诗句

1、《山泉煎茶有怀》唐代:白居易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翻译:手端着一碗茶无需什么理由,只是就这份情感寄予爱茶之人。

2、《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清代:纳兰性德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翻译:酒后小睡,春日好景正长,闺中赌赛,衣襟满带茶香,昔日平常往事,已不能如愿以偿。

3、《临安春雨初霁》宋代:陆游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翻译: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着品名茶。

4、《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宋代:李清照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翻译:酒后更喜欢品尝团茶的浓酽苦味,梦中醒来特别适宜嗅闻瑞脑那沁人心脾的余香。

5、《人月圆·山中书事》元代:张可久

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翻译:用松花酿酒,用春天的河水煮茶。

5.有关花茶书籍

1、勿忘我(情人草、补血草): 美白皮肤、清肝明目、滋阴补肾,并能促进肌体新陈代谢,延缓细胞衰老,提高免疫力。

2、马鞭草:味道结合了柠檬、蜜蜂花和天竺葵的香味,有助消除恶心感和促进消化,多半是饭后和睡前喝,用来稳定情绪、减轻压力和帮助睡眠。清淡宜人。柠檬草+马鞭草+迷迭香,号称可以消水肿、排毒、瘦下半身。 ※紫罗兰+马鞭草+薄荷 =咳嗽※洋甘菊+马鞭草 =长期便秘、肠内净化。 ※马鞭草+柠檬草=瘦下半身、分解脂肪,利尿。 ※薄荷叶+马鞭草 =提振精神、消除疲劳。注意[孕妇禁用]

3、茉莉:喜欢在晚上开花,香气浓郁迷人,多饮用可安定情绪、消除神经紧张、去除口臭,还有防治腹痛、慢性胃炎、提神解郁、润肠通便、美容、调整贺尔蒙分泌、明目的功效。

4、熏衣草:香气浓郁、令人神爽,有安抚神经、使人镇静的作用,用来消除压力抒解焦虑、减轻头痛;

5、柠檬草:具有柠檬的清香滋味,建胃整肠帮助消化,颇适合餐后饮用。此外还可滋润肌肤,促进血液循环,活化细胞等。※注意[孕妇禁用]※

6、千日红(红巧梅) : 味甘,性平。归肺、肝经。止咳平喘,平肝明目。 [主治] 支气管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之咳嗽,、哮喘,百日咳,肺结核咯血,视物模糊,痢疾,肝热目痛,小便不利,夜啼。

7、金银花:夏秋服用金银花茶,既能防暑降温、降脂减肥、养颜美容,又能清热解毒、百病不生,是现代人保健养生和防疫防病的绝好佳品

8、玉蝴蝶:苦寒入肺经、能清肺热、利咽喉,对急慢性支所管炎、咳嗽、咽喉肿痛、扁桃体炎有很好的食疗效果。玉蝴蝶5克,放入杯中,沸水泡即可饮用,也可加入冰糖或茶叶同饮。

9、绞股蓝(七叶胆、小苦药、公罗锅底):绞股蓝活性成份具有降血脂、降血糖、抗肿瘤、抗衰老、保护肝脏及增强肌体免疫功能等作用。对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系统疾患、糖尿病、肿瘤等病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长期饮用无毒副作用,被誉为中国“南方人参”“抗癌新秀”

10、雪中情:抗衰老、防皱纹、增白皮肤、常饮对人体表面细胞有再生力。能取新陈代谢的作用

11、紫罗兰:滋润皮肤、除皱消斑。对喉咙痛、支气管炎、便秘、消除口腔异味有特效(如与熏衣草搭配效果更佳)

12、月季花:消血肿、活血调经、用于月经不调、痛经、跌打损伤、筋骨疼痛、血瘀肿痛等

13、百合:有良好的止咳作用,并可以增加肺脏内血液的灌流量,改善肺部功能。也有一定的镇静作用。

14、野菊花:疏风清热、消肿解毒、用于夏季热疖皮肤湿疮溃烂,也常用于预防感冒。

15、玫瑰花蕾:玫瑰花对于肝与胃有调理的作用,中药将玫瑰花用于慢性肝炎、慢性胃炎的药方里;喝玫瑰花还可调理郁闷的情绪,并增加活力,尤其适合女性生理期之前饮用.

16、日见草:有降低胆固醇,防止动硬化,减肥、抗炎、抗衰老等药理作用。加竹叶青是减肥的绝配

17、竹叶青:内含皂苷、糖及维生素A、C,有清热、消炎、利尿、通便之功效。加日见草是减肥的绝配

18、含笑花:含笑花祛瘀生新,活血止痛。主治:月经不调,痛经,胸胁间作痛附方:1.月经不调:含笑花蕾12克,当归9克,雌鸡肉250克,隔水炖40分钟,饮汤食用,每日1剂。分2次服。2.痛经:含笑花蕾12克,香附、益母草各9克,白芍2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3.胸胁间作痛:含笑花蕾12克,丹参9克,水煎服,每日1剂。

19、芍药花:性味苦酸,凉,有养血平肝、缓肿止痛、泻痢腹、白汗盗汗、湿疮发热、月经不调之症。

20、虞美人(龙胆草、珠峰圣草):滋阴补肾、调养活血,防治神经衰弱、头晕、烦燥口渴等功效

21、迷迭香:被人认为是一种幸运的植物,气味芳香,香气有安定紧张情绪的作用,多饮用可帮助睡眠、帮助消化,改善胀气、改善贫血、腹痛及治疗头痛。是有效治疗头痛的绝佳饮品。**注意:孕妇及高血压者不宜饮用!

22杜鹃花: 消炎、养颜和血、调经、祛风湿、治月经不调、闭经。

6.描写“花茶”的诗句有哪些

1.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____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2. 松花酿酒,春水煎茶。____张可久《人月圆·山中书事》

3.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____杜耒《寒夜》

4.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____白居易《琴茶》

5.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____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

6.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____陆游《幽居初夏》

7.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____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8.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____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9. 呵笔难临帖,敲床且煮茶。____大须《暮雪》

10. 茶鼎熟,酒卮扬,醉来诗兴狂。____张大烈《阮郎归·立夏》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经穴别名·玉泉 4.1 中极穴的别名 4.2 出处 4.3 穴名解 4.4 特异性 4.5 所属部位 4.6 中极穴的定位 4.7 中极穴的取法 4.8 中极穴穴位解剖 4.8.1 层次解剖 4.8.2 穴区神经、血管 4.9 中极穴的功效与作用 4.10 中极穴主治病证 4.11 刺灸法 4.11.1 刺法 4.11.2 灸法 4.12 中极穴的配伍 4.13 文献摘要 4.14 中极穴研究进展 4.14.1 对垂体性腺功能的影响 4.14.2 对膀胱张力有双向调节作用 4.14.3 治疗产后及术后尿潴留 4.14.4 治疗男子性功能障碍 4.14.5 治疗痛经 4.14.6 治疗原发性不孕 5 经外奇穴名·玉泉 5.1 位于头后部·玉泉 5.1.1 位置 5.1.2 功能主治 5.1.3 刺灸法 5.2 位于脐下6.5寸·玉泉 5.2.1 位置 5.2.2 功能主治 5.2.3 刺灸法 6 舌下唾液腺·玉泉 7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玉泉 1 拼音

yù quán

2 英文参考

Yuquan

saliv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玉泉:1.经穴别名;2.经外奇穴名;3.舌下唾液腺。

4 经穴别名·玉泉

玉泉为经穴别名,即中极穴[1][2]。出《针灸甲乙经》。

穴位 中极 汉语拼音 Zhongji 罗马拼音 Chungchi 美国英译名 Middle Extreme 各

号 中国 CV3 日本 3 法

国 莫兰特氏 VC3 富耶氏 VC3 德国 KG3 英国 Cv3 美国 Co3

中极为经穴名(Zhōngjí CV3,RN3)[3]。出《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别名气原(《针灸甲乙经》),玉泉(《针灸甲乙经》),膀胱募(《圣济总录》),气鱼(《黄帝虾蟆经》)。属任脉[3]。中极是膀胱的募穴,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任脉的交会穴[3][4][5]。中即中间,极即最,本穴位于人身上下左右之最中间,故名中极[3]。中极穴主要用于小腹、泌尿及生殖系统等疾患:如小腹热痛,疝气,遗尿,尿频,尿闭,水肿,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崩漏,阴痒,胞衣不下,小便不利,带下,阴挺,不孕,癃闭,痛经,闭经,阴肿,产后恶露不尽,无子,白浊,心烦痛,小腹痛,胎衣不下,外阴瘙痒,尿潴留,尿失禁,治癃闭,疝气偏坠,积聚疼痛,冷气时上冲心,尸厥恍惚,膀胱炎,肾炎,尿路感染,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子宫脱垂,产后宫缩痛,产后子宫神经痛等。

4.1 中极穴的别名

气原(《针灸甲乙经》),玉泉(《针灸甲乙经》),膀胱募(《圣济总录》),气鱼(《黄帝虾蟆经》)。

4.2 出处

《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

4.3 穴名解

中即中间,极即最,本穴位于人身上下左右之最中间,故名中极[3]。

中,有方位之义,指人身上下之中,根本与内部。极,指方位,又最也,与急通,有中正之义。本穴内应胞宫、精室,二者为人体极内之所,犹屋室之堂奥;又居脐下4寸,当人体上下左右之中点,故以为名。[6]

穴居人身之中,为元气之根本与最为重要之处,且能治内急不通诸病。《千金要方·序例》以心为中极,言其居于胸部之中心。《道经》以脐为中极,言其在腹部之中也。元气是人身的根本,脐下为人身元气藏聚最为重要之处。[6]

本穴内应胞宫、精室。胞宫、精室为人体极内之处,犹房室之堂奥也,乃人体至中至极,故名中极?。[参考资料]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以外景观之,人体自顶至踵,全身长度,本穴当其折中,亦中极命名之一义也[6]。

4.4 特异性

中极是膀胱的募穴[3][4][5]。

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任脉的交会穴[3][4][5]。

4.5 所属部位

下腹[7]

4.6 中极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中极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4]。

中极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下4寸(《针灸甲乙经》)[5]。

中极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4寸。仰卧取穴[3]。

中极穴在任脉的位置

中极穴在下腹部的位置

中极穴在下腹部的位置

中极穴在下腹部的位置(肌肉)

中极穴在下腹部的位置(内脏)

4.7 中极穴的取法

在脐下4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中极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4寸。仰卧取穴[3]。

仰卧位,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上1寸,腹白线上取穴[8]。

4.8 中极穴穴位解剖

中极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布有髂腹下神经的前皮支和腹壁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髂腹下神经的分支。

4.8.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3]。

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9]。

4.8.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髂腹下神经皮支和腹壁浅动脉分支;深层有髂腹下神经和腹壁下动脉分布[9]。

布有髂腹下神经的分支,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5]。

4.9 中极穴的功效与作用

中极穴具有益肾兴阳、通经止带的功效。

中极穴有助气化,调胞宫,利湿热作用[3]。

中极穴位于小腹部,临近膀胱和胞官,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之交会穴,又是膀胱募穴,乃膀胱经气聚集之处,故膀胱病及妇科和男性病多取本穴治疗[10]。

中极穴系膀胱之募穴,有补肾培元、清热利湿之功[6]。

4.10 中极穴主治病证

中极穴主要用于小腹、泌尿及生殖系统等疾患:如小腹热痛,疝气,遗尿,尿频,尿闭,水肿,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崩漏,阴痒,胞衣不下,小便不利,带下,阴挺,不孕,癃闭,痛经,闭经,阴肿,产后恶露不尽,无子,白浊,心烦痛,小腹痛,胎衣不下,外阴瘙痒,尿潴留,尿失禁,治癃闭,疝气偏坠,积聚疼痛,冷气时上冲心,尸厥恍惚,膀胱炎,肾炎,尿路感染,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子宫脱垂,产后宫缩痛,产后子宫神经痛等。

中极穴主要用于小腹、泌尿及生殖系统等疾患:如小腹热痛、疝气、遗尿、尿频、尿闭、肾炎、尿路感染、水肿、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崩漏、阴痒、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子宫脱垂、产后宫缩痛、胞衣不下等[3]。

中极穴主治小便不利、遗尿、疝气、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不孕[9]。

中极穴主治小便不利,癃闭,遗尿,尿频;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带下,崩漏,阴痒,阴肿,阴挺,产后恶露不尽,胞衣不下,无子;遗精,白浊,早泄,阳痿;水肿,疝气,心烦痛[8]。

中极穴主治遗精,阳痿,遗尿,小腹痛,月经不调,带下,崩漏,痛经,胎衣不下,产后恶露不止,外阴瘙痒;以及子宫脱垂,盆腔炎,尿潴留,尿失禁等[5]。

治癃闭,带下,阳痿,痛经,产后恶露不下,阴挺,疝气偏坠;积聚疼痛,冷气时上冲心;水肿,尸厥恍惚;肾炎,膀胱炎,产后子宫神经痛。

4.11 刺灸法 4.11.1 刺法

直刺0.5~1寸[8][9][5][3],局部有酸胀感[8],可放散至外生殖器和外 *** [8]。

对癃闭患者,应在排尿后针刺,以防损伤膀胱[8]。

针前应排空小便[3]。

孕妇慎用[9][3][8]。

4.11.2 灸法

可灸[3][8][9]。

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15分钟[5]。

4.12 中极穴的配伍

中极穴配三阴交、委阳治癃闭[3]。

中极穴配横骨、阴陵泉治遗精、阳痿、早泄[3]。

中极穴配合谷、三阴交治胞衣不下[3]。

中极配膀胱俞,属俞募配伍法,有调理脏腑气机的作用,主治膀胱气化功能不足引起的小便异常。

中极配关元、三阴交、阴陵泉、次髎,有化气行水的作用,主治尿潴留,淋证。

中极配阴交、石门,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主治闭经,恶露不止。

中极配中封、脾俞、小肠俞、章门、气海、关元,有调养肝脾,调理冲任的作用,主治白带,白浊,梦遗,滑精。

中极配子宫、三阴交,治月经不调、阴挺[8]。

中极配肾俞、三阴交、关元,治遗尿、尿闭、遗精、阳痿、月经不调[8]。

中极配肾俞、阴陵泉、三阴交、气海,治小便滑数[8]。

中极配肾俞、气海、三阴交,治月经不调[8]。

中极配石门、子宫、肾俞、三阴交,治崩漏下血[8]。

4.13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 足三阴、任脉之会。

《针灸甲乙经》:脐下疝,绕脐痛,冲胸不得息,中极主之。奔豚上抢心,甚则不得息,忽忽少气,尸厥,心烦痛,饥不能食,善寒中,腹胀引?而痛,小腹与脊相控暴痛,时窘之后,中极主之。丈夫失精,中极主之。女子禁中痒,腹热痛,乳余疾,绝不足,子门不端,少腹苦寒,阴痒及痛,经闭不通,中极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五淋,小便赤涩,失精,脐下结如覆杯,阳气虚惫,疝瘕,水肿,奔豚抢心,甚则不得息,恍惚,尸厥。

《针灸大成》:主冷气积聚,时上冲心,腹中热,脐下结块,奔豚抢心,阴汗,水肿,阳气虚惫,小便频数,失精绝子,疝瘕,妇人产后恶露不行,胎衣不下,月事不调,血结成块,子门肿痛不端,小腹苦寒,阴痒而热,阴痛,恍惚,尸厥,饥不能食,临经行房,羸瘦,寒热,转脬不得尿,妇人断绪,四度针即有子。

《类经图翼》:孕妇不可灸。

4.14 中极穴研究进展 4.14.1 对垂体性腺功能的影响

针刺中极、归来、血海等穴,可使继发性闭经患者出现激素撤退性出血现象。实验证明,针刺家兔的“中极”,可见卵巢中间质细胞增生与肥大,卵泡腔扩大,周围多层颗粒细胞增殖,其中有新鲜黄体生成现象,说明中极有促进垂体性腺功能的作用;对男子性功能障碍亦有一定疗效。[8]

针刺中极、关元、大赫等穴也能引起血浆黄体生成素、卵泡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可改善迟发排卵[6]。

4.14.2 对膀胱张力有双向调节作用

中极对有神经系统疾病伴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有调整作用,用泻法针刺中极、曲骨等,可使紧张性膀胱张力下降,而对松弛性膀胱却引起张力增高[8]。对神经系统疾患而伴有膀胱功能障碍的病人有治疗作用[6]。

针刺膀胱神经无损伤患者的中极穴,可使紧张性膀胱内压降低,弛缓性膀胱内压升高[3]。

现代研究证明,在膀胱神经支配完整的情况下,针刺中极、关元可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和交感神经抑制,从而导致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和内括约肌的松弛[6]。

4.14.3 治疗产后及术后尿潴留

取中极透曲骨,配三阴交、地机,操作时先导尿后针刺,以泻法为主,留针15~20分钟,隔5分钟行针1次,每日一次。

4.14.4 治疗男子性功能障碍

中极对男子性功能障碍也有一定疗效[6]。

中极配关元、三阴交,得气后留针15分钟,其间每隔5分钟用捻转补法,每日1次,20次为1疗程,两疗程间隔7天。

4.14.5 治疗痛经

用发泡膏(斑蝥、白芥子各20g,研细,以50%二甲基亚矾调成软膏如麦粒大)贴中极穴,于经前5天贴第1次,经潮或腹痛始发贴第2次,每次贴3小时即揭去,2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

4.14.6 治疗原发性不孕

中极配三阴交、大赫于月经周期的第12天开始针刺,连续3天,每日1次,每次留针15分钟,用平补平泻手法。

5 经外奇穴名·玉泉

玉泉为经外奇穴名[1][2]。

5.1 位于头后部·玉泉

玉泉为经外奇穴名。出自《幼幼新书》。

5.1.1 位置

位于后头部,当枕外隆凸上缘,旁开头正中线1.5寸,再直下1寸处[2]。

位于后头部,入后发际1.5寸,旁开正中线两侧1.5寸之交点处[1]。左右共2穴[1]。

5.1.2 功能主治

主治瘖钓不语等[2]。

主治卒瘩不语等[1]。

5.1.3 刺灸法

艾炷灸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2]。

一般灸3~14壮[1]。

5.2 位于脐下6.5寸·玉泉

玉泉为经外奇穴名。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备急千金要方·解毒并杂治》:“男阴卵大,癫病,灸玉泉百壮,报之。穴在屈骨下阴,以其处卑,多不灸之。”

5.2.1 位置

位于男性 *** 根上正中央、耻骨联合下缘处[2]。

《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定位于脐下6.5寸,男子 *** 根上[1]。

5.2.2 功能主治

主治癫疝偏坠、睾丸炎等[1]。

5.2.3 刺灸法

一般直刺0.3~0.5寸;可灸[1]。

6 舌下唾液腺·玉泉

关于“关于描写书花茶的词语”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婉仪仪]投稿,不代表海宁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p.hnjsjm.com/hainin/6908.html

(19)
婉仪仪的头像婉仪仪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婉仪仪的头像
    婉仪仪 2025年09月06日

    我是海宁号的签约作者“婉仪仪”

  • 婉仪仪
    婉仪仪 2025年09月06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关于描写书花茶的词语”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关于描写书花茶的词语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1.描写花...

  • 婉仪仪
    用户090607 2025年09月06日

    文章不错《关于描写书花茶的词语》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