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东风的象征和寓意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东风的象征和寓意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东风的象征和寓意一般指春风或者代指春天。
东风一方面表达春天的温馨、欢欣,显示作者喜悦的心情。晚春的东风也能吹落百花,象征着一种饱受摧残的境遇。与此相对应“西风”一般指秋风,这是由于客观季节气候风向形成的固定印象。有时候“东风”也有特殊含义,如”孔明借东风“的典故将”东风“引申为时机。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暑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
东风的象征和寓意是
东风是指赤壁之战中突然刮起的东南风,周瑜领军的东吴因此火攻成功,致使曹操大败。二乔”指大乔、小乔,分别是孙策和周瑜的妻子。诗中用二乔象征东吴。整句意思大致为:如果不是东南风助周瑜一臂之力,我早已将东吴收入囊中了。
李商隐的东风无力百花残是什么意思?
《无题》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组七言诗。
基本介绍 作品名称 :无题? 创作年代 :唐代 作品体裁 :七言诗 作者 :李商隐 其一,其二,其三,其四, 其一 无题(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作者对所写的内容有所隐讳,不愿或不便标题。 2.画楼:有彩画装饰的楼。桂堂:用香木构筑的厅堂。 3.灵犀:古人把犀牛角中心有一条白纹贯通的叫作"通天犀",看作是神灵奇异之物。 4.送钩:《汉武故事》:"钩弋夫人少时手拳,帝披其手,得一玉钩,手得展。故因为藏钩之戏。"后人效之,成为酒宴席上一种酒令,藏钩于手中,令人猜,不中饮酒。 5.分曹:分组。射覆:猜测藏在器皿下的东西,猜不中者饮酒。 6.兰台:即秘书省。《旧唐书·职官志》:"秘书省,龙朔初改为兰台"。转蓬:一种草,蓬生如圆球状,秋后干枯,被风吹离根部,随风飘走。 以"无题"为诗题,是李商隐的创造。此诗向来解释纷歧,或曰言情,或云托意君臣之难遇。即以言情而论,亦难知其属情者为何人。刘、余《集解》云:"此二首显为赋体,而非比兴寓言之作。……所述殆为作者亲身经历之事情。而非托事寓怀,借美人以喻君子之寓言。……此二章之实写宴饮场面,具体交代'我'之仕履行迹……首章系追忆昨夜所参预之一次贵家后堂宴会。星晨好风,渲染良夜气氛;画楼西畔桂堂东,盛宴良会之所。身无一联,谓彼此身虽不能相亲相接,效彩凤之双飞,心则固如灵犀一线,相通相应。腹联送钩射覆,酒暖灯红,正写盛宴热闹情景,而觥筹交错之间,双方目成心会之情可想。……末联则谓晨鼓催人,不得久留其间,走马应官,赴职兰台之际,不禁有身如转蓬之叹也。'听鼓应官'与下首'一夜'相应,盖昨夜之宴,竟彻夜达晓矣。……二诗作于义山任职秘省期间,则开成四年春、会昌二年春、六年春似均有可能,颇难定编。冯系开成四年初入秘省时,张系会昌二年重官秘省时,均无确据。视首章末联以'走马兰台'为转蓬不定之生活,似带身世沉沦孤孑之感,与《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我时憔悴在书阁,卧枕芸香春夜阑。赴辟下昭桂东郊痛哭辞兄弟'等句情调仿佛,或作于会昌六年春。然终乏确证。姑依张笺暂系会昌二年春。 附此诗之第二首: 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此二诗虽不能确系于某年,但必是商隐在长安秘书省时所作。商隐已娶王氏,而诗中恋情非为王氏而发,则必为婚外恋情无疑。从诗中描写的生活内容看来,其所爱幕者,当为贵家女子,但只能暗通情意。三、四句是名句,也是这首诗的重心。 其二 无题(其二)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齧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注释 1、半笼:半映。指烛光隐约,不能全照床上被褥。 2、金翡翠:指饰以金翠的被子。《长恨歌》:“悲翠衾寒谁与共。” 3、麝:本动物名,即香獐,其体内的分泌物可作香料。这里即指香气。 4、度:透过。 5、绣芙蓉:指绣花的帐子。 6、刘郎:相传东汉时刘晨、阮肇一同入山采药,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半年乃还 乡。后也以此典喻“艳遇”。 7、蓬山:蓬莱山,指仙境。 此《无题》四首之作年难考。有人猜测大约作于开成三年(838)婚于王氏之前,所思恋者当为大家闺秀。 第一首写天涯游子相思情怀。首句写梦幻之虚无飘渺。次句言梦醒之际的孤独。三句写梦中因远别而悲啼,四句写急于写信,不待墨浓。五六句言孤灯独宿的情景。独自一人面对绣著金色翡翠鸟和芙蓉花的帷帐锦被,思念意中之人。《楚辞·招魂》:"翡翠珠被。"鲍照《拟行路难》:"七彩芙蓉之羽帐。"七句用汉武帝求仙故事以喻所求之难得。汉武帝信神仙方士之说,东出海访蓬莱仙山,终未得。八句写自己与所思之阻隔难通,远甚于武帝之于蓬山。此诗以倒叙起,先写梦醒、次述梦中,复写梦后,虚虚实实,如真如幻,层层揭示理想与现实、虚幻的完美与真切的残缺之间巨大的反差。可与白居易《花非花》诗参读。 第二首调换了抒情主人公,写幽闺女子的殷殷恋情。前四句写她居住之处,可知是富贵人家的女子。飒飒东风,款款荷塘,轻雷细雨,皆起兴之笔,渲染幽闺情调,哀艳氛围。《楚辞·九歌》:"风飒飒兮木萧萧。"司马相如《长门赋》:"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金蟾齧锁:鼻钮如金蟾形的香炉。此喻难以开启。玉虎:辘轳。丝:汲水的井绳。何焯评云:"三句言外之不能入,四句言内之不能出。防闲亦可谓密矣。"贾氏句:用贾充女和韩寿的故事。《世说新语·惑溺》?quot;韩寿美姿容,贾充辟以为掾。每聚会,贾女于青琐中看,见寿,悦之。恒怀存想,发于吟咏。后婢往寿家,具述如此,并言女光丽。寿闻之心动,遂请婢潜修音问,及期往宿。寿矫捷绝人,逾墙而入,家中莫知。自是,充觉女盛自拂拭,说畅有异于常。后会诸吏,闻寿有奇香之气,是外国所贡,一箸人则历月不歇。充计武帝唯赐己及陈骞,余家无此香,疑寿与女通……乃取女左右婢考问,即以状对。充秘之,以女妻寿。"此商隐以韩寿自喻,以贾女喻所恋之人。宓妃句:用洛神与曹植故事。曹植《洛神赋序》:"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李善注:"宓妃,宓羲氏之女,溺洛水为神。""魏东阿王(曹植)汉末求甄逸女,既不遂。太祖(操)回,与五官中郎将(丕)。植殊不平,昼思夜想,废寝与食。黄国中入朝,帝示植甄后玉缕金带枕。植见之,不觉泣。时已为郭后谗死。帝意亦寻悟,因令太子留宴饮,仍以枕赍植。植还度轘辕,少许,将息洛水上,思甄后。忽见女子来,自云:'我本托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时从嫁,前与五官中郎将,今与君王。'遂用荐枕席,欢情交集。又云:'岂常辞能,俱为郭后以糠塞口,今被发羞将此形貌重睹君王尔。'言讫,遂不复见所在。遣人献珠于王,王答以玉佩,悲喜不能自胜,遂作《感甄赋》。后明帝见之,改为《洛神赋》。"此以曹植自喻,而以甄氏喻所恋之女。二句皆言才子佳人之相互爱慕。春心:爱慕之心。灰:犹灭,无望。此言贾氏窥帘、宓妃荐枕之事,于己则为虚无,因此告诫自己不要让春心像春花那样开放,多一寸相思,就多一寸失望、伤心和苦恼。这是正话反说,实则言春心刻骨,挥之不去。 商隐之无题诗,历来有"艳情"及"寄托"等诸多解说。此《无题》四首亦有说寓意令狐者,有说艳情者。皆乏本事可证。然诗之能指虽多,读者固可见仁见智,而文本之所指,则不出追求与幻灭两端,此义山诗之常谈。义山特长于风华美艳、百宝流苏之中,寓凄凉深切、铭心刻骨之思。 其三 无题(其三) 相见时难别亦难2,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3,蜡炬4成灰泪始干5。 晓镜6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7此去无多路,青鸟8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 无题 注释 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别有寄托,不愿或不便表明作品的题目,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无题“诗意指隐晦,一般难以准确解释。 2.《颜氏家训》:"别易会难"。 3.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乐府诗集·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 4.蜡炬:蜡烛。蜡烛燃烧时淌下的蜡油称烛泪。 5.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6.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7.蓬山:蓬莱山,传说中的蓬莱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列子·汤问》:"渤海之东有五山,五曰蓬莱。" 8.青鸟:传说中西王母的神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这里指传递信息的人。《汉武故事》:"七月七日,忽有青鸟飞集殿前。东方朔曰:'此西王母欲来。'有顷,王母至,三青鸟侠侍王母旁。" 赏析 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整首 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但 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 生气。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 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 句中的构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相思情。 黄东雷狂草书法《无题》 翻译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讯息。 这首诗写作年代不明,有说作于开成三年(838)婚王氏之前。就内容而言,吴、冯、张、汪诸家皆以为寓意令狐氏之作。或谓进士方及第后,调弘农尉时,寓意君王之作。然皆属猜度而无实证。从明显描写的内容看,似是一首爱情诗。首句言相见难得,离别难堪。二句以百花无力象征为离别相思之情所困扰,情绪低落。三、四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是全诗的重心,言相爱之深切凝重,生死相以。五、六句构想象被怀念的女子的生活情景,暗含离人相思,心心相印之意,并示关切、珍重之意。结尾说相距本不远,但既难相见,又难通音信,希望能有人代为传递信息,带去问候。如此解说,则这场恋爱必是难有成果的苦恋。另一种可能是:此诗并无本事,只是作者抒写一种经过概括、提纯的生活体验,或者是爱情体验,或者是友情体验,或者兼而有之。如此,则是托男女之情而寓意人生。总之,此诗乃义山诗中最为传诵的名篇,绵缈深沉而不晦涩,华丽而又自然,情怀凄苦而不失优美。 其四 无题(其四) 重帏深下莫愁堂1,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原是梦2,小姑居处本无郎3。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4?直道相思了无益5,未妨惆怅是清狂6。 1.莫愁:梁武帝《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十五嫁作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又《旧唐书·音乐志》:"石城在竟陵。……《莫愁乐》出于《石城乐》。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因有此歌。"又《乐府诗集》卷四八《清商曲辞·莫愁乐》:"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以上乃两莫愁,一在洛阳,一在石城(今湖北钟祥县)。此借莫愁代指深闺幽居之女子。首二句言独处寂寞情景。陈永正曰:"'细细'二字下得极佳,把慢慢地推移的时间和蚕食着心灵的痛苦都表现出来了。" 2.神女:即宋玉《高唐赋》所言巫山神女,神话中的天帝之女,她在清晨为云,傍晚化为雨。 3.小姑:朱鹤龄《李义山诗集笺注》引:古乐府《青溪小姑曲》:"开门白水,侧近桥梁。小姑所居,独处无郎。"吴均《续齐谐记》:"会稽赵文韶,宋元嘉为东宫扶侍,廨在青溪中桥。秋夜步月,忽有青衣诣门相问,须臾女郎至,年可十八九许,容色绝妙,顾青衣取箜篌鼓之,留连宴寝。将旦,别去,以金簪遗文韶。明日,于青溪庙中得之,乃知昨所见,青溪女神也。"颔联回忆往昔,一切相知遇合皆如梦如幻,终成虚无。 4.颈联言菱枝本已柔弱,而风波竟毫不顾惜,肆意摧残;桂叶芬芳内蕴,但月露却不予滋润。此言生命虽美好却无助,不仅无助,反受摧残。商隐《深宫》诗有"狂飚不惜萝阴薄,清露偏知桂叶浓"句,出句与"风波"句同,对句与"月露"句反,皆可参读。 5.直:假设语。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直,与即使等词相当,假定之辞。了无益:一点作用也没有。 6.清狂:放逸不羁、痴情不悟之意。《汉书·昌邑王传》:"清狂不惠"。注:"凡狂者,阴阳脉尽浊。今此人不狂似狂者,故言清狂也。"杜甫诗"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此二句言即使相思无益,亦不妨终抱痴情。 王夫之称此诗为"艳情别调"(《唐诗评选》)。此诗表面是写一个深闺独处的女子月夜无眠,自伤幽独,徒然相思,实则藉以抒发身世遭遇之感。此义山诗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其笔意空灵,多概括语而少具体事,比兴寄托,意在言外。首联"卧后清宵细细长"即点明幽独寂寞、感伤无助之意。颔联与《重过圣女祠》"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相仿佛,而人生虚幻,如梦如烟之感更为明显。颈联侧重写生平遭际之坎坷不幸,然"风波"、"月露"所指含蓄,不易捉摸。尾联言人生既已无奈,不妨且自清狂。商隐诗多有此感伤无奈之情怀,如《春日寄怀》: 世间荣落重逡巡,我独邱园坐四春。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 青袍似草年年定,白发如丝日日新。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龙津?花落水流红,闲情万种,无语怨东风出自那首诗?
李商隐的“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意思——东风已经没有回天之力来挽救百花的凋零。当时作者已经很大年纪,借此映射自己留不住青春。
作品出处
“东风无力百花残”唐代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作品原文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唐代〕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作品译文
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挽救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在。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作品注释
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
2、东风无力百花残:这里指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东风,春风。残,凋零。东风已经没有回天之力来挽救百花的凋零。
3、丝方尽: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4、蜡炬:蜡烛。
5、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6、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
7、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8、应觉:设想之词。
9、月光寒:指夜渐深。
10、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指仙境,这里借指所思女子的住处。
11、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12、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13、探看(kān):探望。
创作背景
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此诗即其中一首。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皆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写得很精彩。五六句转入写外向的意念活动。上句写自己,次句想象对方。“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斑白,容颜憔悴,亦即六朝诗人吴均所说“绿鬓愁中改,红颜啼里灭”(《和萧洗马子显古意六首》)的意思。但是,《无题》“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为憔悴而痛苦。夜间的痛苦,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次日为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总之,为爱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这种昼夜廻环、缠绵往复的感情,仍然表现着痛苦而执着的心曲。“夜吟”句是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痛苦。他揣想对方大概也将夜不成寐,常常吟诗遣怀,但是愁怀深重,无从排遣,所以愈发感到环境凄清,月光寒冷,心情也随之更趋暗淡。月下的色调是冷色调,“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这就是结尾两句的内容。诗词中常以仙侣比喻情侣,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诗中一、三、四、五各句,都可以从李商隐以前的诗歌创作中发现相似的描写。在前人创作的薰陶和启发下,诗人有所继承和借鉴。但是他并没有简单地模仿前人,而是以很高的创造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把原来比较朴素的表现手段改造得更曲折、生动,用以反映更为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实际上已经脱去旧的形迹,成为新的创造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丰富的文学修养与他对于意境和表现手段的探索,是这首诗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县病故,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花落水流红,闲情万种,无语怨东风出自那首诗?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这句话出自元代王实甫 《西厢记 》,原文: 老夫人命红娘领莺莺趁无人在佛堂烧香出去散心,莺莺唱到 : 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 厅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 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西厢记》讲述了一个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故事,表达了人们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因其在艺术上的近乎完美,故又被选为四大古典戏剧名著之冠。作者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元代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齐名,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并将它们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成为我国戏曲史上所谓“文采派”的最杰出的代表。 王实甫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另有《贩茶船》、《芙蓉亭》二种,各传有曲文一折。
花落水流红,风情万种,无语怨东风应为: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出自:元 王实甫 西厢记
原文:
第一本:楔子:老夫人命红娘领莺莺趁无人在佛堂烧香出去散心.
莺莺唱: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 厅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 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出自何处?,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指的是什么。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出自:元 王实甫 西厢记
原文:
第一本:楔子:老夫人命红娘领莺莺趁无人在佛堂烧香出去散心.
莺莺唱: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 厅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 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解:
落花纷纷落在水中,使溪水都变成了红色的,这么多的落花带着不愿离枝的愁绪,默默无语地埋怨吹落它们的东风。
这一句暗示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只恨世事无常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请接下句木飘黯梳风,意绪无穷,莫言对月明
木飘黯梳风,意绪无穷,不言对月明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什么意思“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意思:“落花纷纷落在水中,使溪水都变成了红色的,这么多的落花带着不愿离枝的愁绪,默默无语地埋怨吹落它们的东风”。
出自:《西厢记》。
飘落的红花在水面随着河水流走,顿时愁绪万千,只能独自一人沉默无语地埋怨东风无情。这是句词描写了一个单相思的女人触景生情,顿时忧愁无措到怨恨东风不解风情的情形
求像“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这样的句子、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再有李煜的词也不错
渔父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留人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再有就是纳兰性德的词 很好听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莫恨流年似水,恨消残蝶粉。
旧欢如在梦魂中,自然肠欲断,何必更秋风。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梦江南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还有几句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思悠悠 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恨君不似江楼月 南北东西 南北东西 只有相随无别离
很君却似江楼月 暂满还亏 暂满还亏 待得团圆是几时?
彼岸花开开彼岸 奈何桥边可奈何 今生已忘前生事 何言来世守故人?
花谢花飞花满天 红消香断有谁怜?
似此星辰非昨夜 为谁风露立中宵?
关于“东风的象征和寓意是什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易青]投稿,不代表海宁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p.hnjsjm.com/hainin/6125.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海宁号的签约作者“易青”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东风的象征和寓意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东风的象征和寓意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东...
文章不错《东风的象征和寓意是什么-》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