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核聚变的方法有哪些?

网上有关“实现核聚变的方法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实现核聚变的方法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人们认识热核聚变是从氢弹爆炸开始的,氢弹爆炸时能释放出极大的能量,会给人类带来灾难。而科学家们却希望发明一种可以有效地控制“氢弹爆炸”的过程的装置,让能量能够持续稳定的输出,用来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短缺危机。利用核聚变发电是21世纪的重要技术,它主要是把聚变燃料加热到1亿摄氏度以上的高温,从而让它产生核聚变,然后人们就可以利用其输出的热能。

核能是能源家族的新成员,它包括裂变能和聚变能两种主要的形式。裂变能是重金属元素的质子通过裂变而释放出巨大能量,目前人类已经实现商用化。因为裂变需要的铀等重金属元素在地球上的含量稀少,而且常规裂变反应堆会产生长寿命、放射性较强的核废料,污染环境,因此这些因素一定程度的限制了裂变能的发展。而核聚变的形式目前还尚未实现商用化。

核聚变是指由质量小的原子(主要是指氘或氚),在一定条件下(如超高温和高压),发生原子核互相聚合的作用,从而生成新的质量更重的原子核,并且伴随着巨大的能量释放出来的一种核反应形式。原子核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原子核的变化(从一种原子核转化为另一种原子核)往往还伴随着巨大能量的释放。如果是由重的原子核变为轻的原子核,叫做核裂变,如原子弹爆炸;如果是由轻的原子核变为重的原子核,就叫做核聚变,如太阳发光发热的能量来源。

比原子弹威力更大的核武器是氢弹,它就是利用核聚变来发挥作用的。核聚变的过程与核裂变相反,核聚变是几个原子核聚合成一个原子核的过程,只有较轻的原子核才会发生核聚变,比如氢的同位素氘、氚等。核聚变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而且要比核裂变释放出的能量大很多。太阳内部连续进行着氢聚变成氦的过程,它的光和热就是由核聚变产生的。

利用核能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受控核聚变释放的能量。核聚变和核裂变相比,它有两大优点:一是地球上蕴藏的核聚变能源远比核裂变能量丰富得多。据专家测算,每升海水中含有0.03克氘,而地球上有70%的面积被海水所覆盖,所以地球上仅在海水中就有45万亿吨氘。1升海水中所含的氘,经过核聚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300升汽油燃烧后释放出的能量。如果把地球上海水中所有的氘全部用于核聚变反应,那么其释放出的能量足够人类使用几百亿年,而且其反应产物是无放射性污染的氦;二是由于核聚变过程中需要维持极高的温度,如果某一环节出现问题,燃料的温度下降,核聚变反应就会自动终止。也就是说,聚变堆是安全的。因此,聚变能是一种无限的、环保的、安全的新能源,这就是为什么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不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竞相研究、开发聚变能的原因所在。

目前,实现核聚变的方法有很多种。最早的著名方法是“托卡马克”型磁场约束法。它是利用通过强大电流所产生的强大磁场,把等离子体约束在很小范围内。虽然在实验室条件下已接近成功,但要达到工业应用的水平还有一段遥远的距离。按照目前的技术水平,要建立“托卡马克”型核聚变装置,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另一种实现核聚变的方法是惯性约束法,惯性约束核聚变是把几毫克的氘和氚的混合气体或固体,装入直径约几毫米的小球内,从外面均匀射入激光束或粒子束,球面因吸收能量而向外蒸发,球面内层受到它的反作用,会向内挤压(反作用力是一种惯性力,靠它使气体约束,所以称为惯性约束),就像喷气飞机气体会往后喷而推动飞机飞行一样,小球内气体受挤压而压力升高,并伴随着温度急剧升高而升高,当温度达到所需要的点火温度(大概需要几十亿摄氏度)时,小球内的气体便会发生爆炸,并产生大量热能。这种爆炸过程所需的时间很短,只有几皮秒(1皮等于1万亿分之一)。如每秒钟发生三四次这样的爆炸并且连续不断地进行下去,所释放出的能量就相当于百万千瓦级的发电站释放的能量。

原理上看很简单,但是现有的激光束或粒子束所能达到的功率,离需要的功率还差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再加上其他种种技术上的问题,使得惯性约束核聚变仍是人类可望而不可及的技术。

核聚变是当前社会最有发展前途的新能源,核聚变反应是氢弹爆炸的基础,能够在一瞬间产生大量的热能,但目前人类还无法加以利用。如果使核聚变反应在一定的约束区域内,能够根据人们的意图有控制地使其产生与进行,实现持续、平稳的能量输出,就可以实现受控热核反应。不过,这正是目前科学家们进行试验研究的重大课题。受控热核反应是聚变反应堆的基础,如果聚变反应堆一旦实验成功,则可能会为人类提供最环保而又取之不尽的新能源。

榴弹炮是火炮家族中的“老大哥”。15世纪时,在欧洲战场相继出现了一种炮管较短,发射石霰(xiàn)弹的滑膛炮,这就是最早的榴弹炮。后来,随着火炮的发展,人们给各种火炮起了不同的名字。由于这种火炮能够发射用于杀伤敌方作战人员、破坏敌防御工事和其他设施等的榴弹,人们便把它称为榴弹炮。

最初的榴弹炮是发射一种石头制的“开花弹”,它是把大圆石头的中间掏空,里面装上炸药,并安上信管,用以杀伤敌人和破坏敌方的防御设施。后来,榴弹炮开始采用一种带木制信管的球形铁制或铅制爆破榴弹。这种弹威力较大,能破坏敌人坚固的石质工事。

以后,英国什拉波聂里等人又研制成功了球形榴霰弹、群子弹等炮弹。它是在球形榴弹内预制许多破片或铁球,炮弹爆炸后高速飞出成群的破片和小球杀伤敌人,从而使榴弹炮的威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球形爆破榴弹和榴霰弹的杀伤面积较大,适合于杀伤敌人有生力量,也可用来攻城和破坏障碍物后的工事等目标。因此,榴弹炮多被各国军队用来装备攻城部队和要塞炮兵,后又多用于野外交战。

为了增大火炮的威力,19世纪中叶,意大利人研制出世界上第一门发射长圆柱形弹丸的线膛炮,从而使炮弹威力、火炮射程和射击精度等大为提高。到19世纪后期,各国普遍把榴弹炮由前装滑膛炮改为从炮尾装填炮弹的后装线膛炮,而炮弹也由球形爆炸弹变成了长圆柱形炮弹。发射出的炮弹在空中能高速旋转,以保持飞行稳定。

首先改用后装线膛榴弹炮的是奥地利和英国。1859年,这两个国家就把后装青铜线膛榴弹炮装备于野战炮兵中。改为线膛榴弹炮后,火炮射程增大了1~1.5倍,射击精度提高了4倍以上。在1866年的奥普战争(奥地利和普鲁士之间的战争)中,后装线膛榴弹炮充分显示了巨大威力。

1897年,法国人发明了反后坐装置,榴弹炮的结构由钢性炮架转变为弹性炮架,从而使榴弹炮的发射速度大为提高,成为当时作战中使用的速射炮。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榴弹炮被参战各国广泛采用,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关于“实现核聚变的方法有哪些?”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乌孙文敏]投稿,不代表海宁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p.hnjsjm.com/hainin/5185.html

(11)
乌孙文敏的头像乌孙文敏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乌孙文敏的头像
    乌孙文敏 2025年09月02日

    我是海宁号的签约作者“乌孙文敏”

  • 乌孙文敏
    乌孙文敏 2025年09月02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实现核聚变的方法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实现核聚变的方法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人...

  • 乌孙文敏
    用户090203 2025年09月02日

    文章不错《实现核聚变的方法有哪些?》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