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的分类及特点

网上有关“公共关系的分类及特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公共关系的分类及特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公共关系的类型:按照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身份、工作对象、功能体现进行划分,可分

为主体或部门公共关系、对象公共关系和功能型公共关系三大类。

(一)由于主体或部门间各有差异,它们各自的公共关系工作内容和方式也会有所差异。

1、企业公共关系:所谓企业公共关系,就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公共关系。企业公共关系活动的核心是在公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2、商业服务业公共关系:商业服务业公共关系就是以商业服务业为主体的公共关系。商业是向消费者市场提供物资商品,服务业以提供劳力或技艺服务来满足顾客需要。两者都是以工作人员与顾客的直接接触来开展活动。 3、金融业公共关系:金融业公共关系就是以金融业为主体的公共关系。金融业,即经营货币资金融通的行业,具体包括与货币的发行、流通、回笼业务有关的银行及与其关系密切的证劵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信用社等。

4、政府公共关系:政府公共关系是以各级政府为主体、以广大内外公众为客体的一种特殊的公共关系类型。

政府公共关系活动是指政府为了更好地管理社会事务、争取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

持、塑造良好的形象,运用传播手段与社会公众建立、协调、改善关系的政府行为。

5、事业、团体公共关系:事业组织是指为适应社会需要而由国家或地方政府提供资金设立的专门性机构,如学校、博物馆、图书馆等等。团体组织是指具有共同利益或背景的人们为实现某种社会理想而自愿结合形成的非营利性组织,如专业学术团体、少数民族团体、宗教团体、残疾人团体、妇女团体等。

6、社会公众人物公共关系:社会公众人物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是广受公众关注的人物。社会公众人物以社会明星或社会热点人物为大宗,而不少高级政客及社会活动家也属此列。

(二)对象公共关系主要是按照公众的横向关系划分的。有多少类公众就有多少类对象公共关系。

1、员工关系: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的员工。

2、消费者关系:一般说来,组织自身目标的最终实现与否就直接取决于它与消费者的关系如何处理。

3、政府关系:政府不仅是公共关系的主体,又是公共关系的对象。政府含有不同层次,

从纵向说有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就横向看有承担不同职能的政府部门,有立法部门,司法部门和执法部门,还有工商管理、税务管理、土地管理、司法管理部门等等。

4、媒体关系:媒体一般指社会上的新闻、传播机构或工具,包括报纸、杂志、书刊、广播、电视、通讯社、互联网站等等。 5、社区关系:社区是具有社会功能的一定地理区域,如乡镇、街道和居住小区或小区q群等,是人们共同拥有的生存空间。任何一个组织的存在都离不开一个具体的社区。

6、股东关系: 股东关系就是组织与投资者的关系,多存在于营利性组织(如股份公司、合资企业等),但事业团体组织(如博物馆、科技工作者协会等)与赞助者、基金会的关系也可归入这一类。

7、竞争对手关系:对手关系常常又是同行关系。

8、国际公共关系:运用公共关系的意识与原理来处理国际交往,就整个世界范围说,还是一个尚有许多潜力可挖的公共关系领域,讯社、互联网站等等。

(三)所谓功能型公共关系,是以公共关系在组织运行中所发挥的功能性作用为标准而加以划分的。

1、日常事务型公共关系:这类公共关系是指在组织的日常运行中皆始终如一地贯彻公共关系工作目标,努力树立形象、争取公众、扩大影响。

2、宣传型公共关系:这类公共关系主要是指组织以各种新闻、传播媒介为工具,围绕某个特定主题向公众有意识地传送有关信息,从而创造于己有利的社会舆论环境。

3、征询型公共关系: 征询型公共关系主要是向组织的决策高层和管理职能部门提供征询或咨询。

4、矫正型公共关系:矫正型公共关系也可以称为补救型公共关系,它指的是在组织形象受到损害时,为挽回声誉、重建形象而开展各种公关活动。

特点:

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概括起来有六个方面:

1:以公众为对象。公共关系是一定的社会组织与其相关的社会公众之间的相互关系。社会组织必须着眼一自己的公众,才能生存和发展。公共关系活动的策划者和实施者必须始终坚持以公众利益为导向。

2:以美誉为目标。塑造形象是公共关系的核心问题。组织形象的基本目标有两个,即知名度和美誉度。所谓知名度是指一个组织被公众知道、了解的程度,以及社会影响的广度和深度。所谓美誉度是指一个组织获得公众信任、赞美的程度,以及社会影响的美、丑、好、坏。在公众中树立组织的美好形象是公共关系活动的根本目的。

3:以互惠为原则。公共关系是以一定的利益关系为基础的。一个社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要得到相关组织和公众的长久支持与合作,就要奉行互惠原则,既要实现本组织目标,又要让公众得益。

4:以长远为方针。一个社会组织要想给公众留下不可磨灭的组织形象,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所能及的,必须经过长期的、有计划、有目的的艰苦努力。

5:以真诚为信条。以事实为基础是公共关系活动必须切实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社会组织必须为自己塑造一个诚实的形象,才能取信于公众。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至诚可以移山;热诚能成万事;真诚能产生最大的说服力。唯有真诚,才能赢得合作。

6:以沟通为手段。没有沟通,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就不会存在,社会组织的良好形象无从产生,互惠互利也不可能实现。要将公共关系目标和计划付诸实施,只有双向沟通的过程,才是公共关系的完整过程。

公共关系主体

公共关系主体是指具有公共关系意识的公共关系工作的承担者,是公共关系活动的发动者,包括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的社会组织一实质生体,以及公共关系专门机构和公共关系工作人员一一实施主体

。主体

社会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

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活动,而不是个人行为,因此,社会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的 主体,是公共关系的实施者、承担者。我们在理解公共关系时,特别要注意不要把一些个人的行为也说成是公共关系。

如某公司总裁以个人名义向野生动物基金会捐款,这是个人行为,而不是公共关系;但当他以公司的名义捐这笔款时,我们便可把这种行为理解为一种旨在提高组织(公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组织影响的公共关系行为。

特点

社会组织是由一定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围绕着一定的目标聚合而成的社会团体。

n1、群体性

n2、导向性

n3、系统性

n4、协作性

n5、变动性

n6、稳定性

分类

为了使公共关系活动的针对性更强,在公共关系学中,我们一般把组织分成四种类型。

(1) 营(盈)利性组织。这些组织以盈利为目的,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如工商企业、旅游服务业、金融机构等。

(2) 非营利(服务性)组织。这类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以服务对象的利益为目标,包括学校、医院、慈善机构、社会公用事业机构等。

(3) 公共性组织。通常是指为整个社会和一般公众服务的组织,如政府、军队、消防部门、治安机关等。这类组织的目标是保证社会安定,不受内部不良因素的影响和外来干涉。

(4) 互利性组织。这是一种以组织内部成员间互获利益为目标的组织,这类组织追求的是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互惠互利,如政党、工会组织、职业团体(学会、协会、研究会等)、宗教团体。

环境

任何组织都不能孤立地存在于社会之中,必须与环境发生关系。公共关系意义上的环境又称社会环境,是指组织所面临的各种社会条件以及各类公众。

组织在环境中必须具备以下5种能力:

1、应变能力

适应外部和内部环境

2、认知能力

组织要准确认知自己,使内外部知觉相一致。

3、检验能力

敏锐把握发展机会,好的方面发扬光大,不好的方面要剔除

4、协调能力

一个组织必须有效调节部门关系、人际关系,消除各种关系冲突

5、组织能力

适时进行组织设计、组织变革,促进组织发展,发展组织的活力。

关于“公共关系的分类及特点”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梦旋]投稿,不代表海宁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p.hnjsjm.com/hainin/2562.html

(2)
梦旋的头像梦旋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梦旋的头像
    梦旋 2025年08月27日

    我是海宁号的签约作者“梦旋”

  • 梦旋
    梦旋 2025年08月27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公共关系的分类及特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公共关系的分类及特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公共关系的...

  • 梦旋
    用户082707 2025年08月27日

    文章不错《公共关系的分类及特点》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