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作气的典故

网上有关“一鼓作气的典故”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一鼓作气的典故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鼓作气,多喻趁锐气旺盛之时一举成事或鼓足干劲,一往直前。意思是作战是靠士兵的勇气的。我为大家整理了,希望大家喜欢。

 :

 公元前684年的春天,强大的齐国出兵攻打弱小的鲁国。

 鲁庄公认为齐国一再欺负他们,忍无可忍,决心跟齐国决一死战,便亲自率领军队前往应战。齐国进攻鲁国,也激起鲁国人民的愤慨。有个鲁国人叫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要求参加抗齐的战争,鲁庄公见他智勇双全,深谋远虑,就同意他一同参加战斗。

 齐鲁两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摆开阵势,准备大战一场。齐军仗着人多,一开始就擂响了战鼓,发动进攻。鲁庄公也准备下令反击,曹刿连忙阻止,说:“还不到时候呢!”

 当齐军擂响第二通战鼓的时候,曹刿还是叫鲁庄公按兵不动。鲁军将士看到齐军张牙舞爪的样子,气得摩拳擦掌,但是没有主帅的命令,只好憋着气等待。

 齐军主帅看鲁军毫无动静,又下令打第三通鼓,但曹刿仍然按兵不动。

 齐军三次准备进攻,都不见鲁军应战,士气大减,非常疲惫,情绪顿时低落下去,认为鲁军不会再打了,士兵们纷纷坐下来歇息,队伍也开始松散下来。

 这时,曹刿当机立断,对鲁庄公说:“进攻的时机到了,下令反攻!”

 鲁军阵地上响起了雨点般的战鼓声,早就摩拳擦掌的鲁军将士奋勇出击,像猛虎下山般扑了过去。齐军还没有来得及防备,顿时丢盔弃甲,四处溃逃。

 战争胜利后,鲁庄公疑惑地问曹刿:“为何要在第三次击鼓后,我军才可以进攻敌军?”

 曹刿解释说:“打仗这件事,全凭士气。对方擂第一通鼓的时候,士气最旺;第二通鼓,士气已经减退了一些;到第三通鼓,士气已经泄没了。对方泄气的时候,我们的士兵却鼓足士气,用士气旺盛的军队去进攻松懈疲乏的军队,那当然能取胜啦!”曹刿又说:“齐国军力不能低估,说不定会设下伏兵,诈败引诱我们。我看见他们逃亡时的车轮轨迹很混乱,而且战旗也倒了,说明是仓皇逃窜,没有预先埋伏兵力,我这才放心追击。

 一鼓作气的造句:

 1 我深深吸一口气,嘴唇紧贴在号嘴上,一鼓作气,“璞”吹得满脸通红,几次下来,结果都是如此。

 2 我们要一鼓作气在三天之内把运动会的准备工作做完。

 3 我们不管做任何事都要一鼓作气,不要打退堂鼓。

 4 时不我待,发奋举绩,一鼓作气,挑战佳绩。

 5 同学们,还有三十米街道就打扫完了,我们要一鼓作气啊!

 6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 干事就该一鼓作气,切不可拖拉应付。

 8 小英趁热打铁,一鼓作气地把这项工作完成了。

 9 趁此大捷,我军应当一鼓作气,直捣黄龙,扫穴犁庭。

 10 古语说的好"一鼓作气,再而竭,三而衰。"。

 11 还是不要。我还是一鼓作气今天就把它带回去。但是如果它发生故障呢?

 12 同学们!且让我们一鼓作气攻上山顶。

关于“一鼓作气的典故”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映霞]投稿,不代表海宁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p.hnjsjm.com/hainin/2346.html

(6)
映霞的头像映霞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映霞的头像
    映霞 2025年08月27日

    我是海宁号的签约作者“映霞”

  • 映霞
    映霞 2025年08月27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一鼓作气的典故”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一鼓作气的典故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鼓作气,...

  • 映霞
    用户082710 2025年08月27日

    文章不错《一鼓作气的典故》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