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后世尊肇祖六传到太祖?

网上有关“什么是后世尊肇祖六传到太祖?”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什么是后世尊肇祖六传到太祖?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根据《清太祖实录》等书的记载,布库里雍顺的子孙不太争气,治国无方,引起国人的反叛。他们包围了俄朵里城,杀戮了布库里雍顺的族人,其小儿子范察侥幸逃到郊外。

范察的后人孟特穆富有谋略,发誓恢复祖业。他巧施计谋,把杀害他先世的仇人的后代四十余人,诱骗到远离俄朵里城一千五百里的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老城),杀掉了其中的一半,报了先世之仇,另一半释放。于是,孟特穆定居在此地。此地面临烟囱山,濒临苏子河。这位胸有大志的孟特穆, 后来被追尊为肇祖原皇帝。

烟囱山。永陵背靠启运山,画临苏子河,遥望烟囱山

肇祖原皇帝孟特穆是努尔哈赤的六世祖。孟特穆,在明朝和朝鲜的文书中,被写为猛哥帖木儿。元朝末年,散居在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的女真人为元朝守卫北疆。其中,五个大部落的首领被元朝封为万户。猛哥帖木儿是斡朵里(即俄朵里) 部的首领,由此当上了万户。

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元年(1403年) 登基。此后,他在建州女真实行了新的政策。同年,他成立了建州卫军民指挥使司,任命了他的亲戚阿哈出任建州卫指挥使,并发布上谕,表明态度,继续招抚女真各部。同时,派出钦差,直接招抚猛哥帖木儿。猛哥帖木儿愿意归顺明朝,意图得到明朝皇帝的庇佑。因此,于永乐三年(1405年) 亲自赴南京晋见明成祖,表示归顺明朝。明成祖当即任命他为建州卫指挥使,并馈赠印信、礼物等。以后,猛哥帖木儿同明朝的关系越来越深厚,明成祖对他也越来越信任。就在永乐十年(1412年) 猛哥帖木儿来朝时,明成祖特殊增建建州左卫,并封他为建州左卫指挥使。这是在因人设地,因人设官。猛哥帖木儿非常重视同明朝的关系。以后也多次到北京朝贡。明朝对他也信任有加。宣德元年(1426年),被封为都督佥事。宣德八年(1433年) 又升为右都督佥事。其弟凡察由指挥佥事晋升为都指挥佥事。

永陵四碑亭。亭内竖立着四祖的神功圣德碑。永陵埋葬的是肇祖原皇帝孟特穆,是努尔哈赤的六世祖,兴祖直皇帝福满是努尔哈赤的曾祖,景祖翼皇帝觉昌安是努尔哈赤的祖父,显祖宣皇帝塔克世是努尔哈赤的父亲。

四碑亭的顺序,左起:景祖、肇祖、兴

建州卫卫址(1434—1438) 兀弥府(今古城镇古城子村)

但是,一场灾难正向他们逼来。猛哥帖木儿等听从明帝之命,去招抚女真杨木答兀的“散漫人口”。在战斗中,猛哥帖木儿、其幼子阿谷(即褚宴、阿古、权豆) 死难,其长子董山(即充善、童仓、童山) 及阿谷之妻被掳去。只有凡察脱逃。猛哥帖木儿为明朝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先祖对明朝的忠心对其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董山是努尔哈赤的五世祖。在这次残酷的战斗中,明朝授给猛哥帖木儿的官印“失落”。因为官印的丢失。还生出一段不小的风波。这次战斗的第二年,凡察到北京朝贡。明宣宗“升建州左卫都指挥佥事凡察为都督佥事,仍掌卫事”。但旧印“失落”,只得重颁新印。不料,被掳去的猛哥帖木儿的长子董山不久就被放回。董山藏有其父的官印,就是旧印。照理,父死子继,建州左卫的官位应当由董山来继承,而且董山还握有明帝颁发的旧印。但是,凡察以叔父的身份居然霸住这个官位不放。由此,叔侄二人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不过,当时最突出的矛盾是生存问题。董山和凡察想回到苏克素浒河流域原来的驻地。他们向明朝上奏,开始明朝同意他们迁徙。后来又否决了先前的谕旨,不准他们迁徙。在关键时刻,董山和凡察违反上谕,大胆决定迁徙。于正统五年(1440年),他们率领所属三百余户,跋山涉水,冲破险阻,逃往浑河支流苏克素浒河(苏子河) 一带,与建州卫的李满住合在一起。对于这个既成的事实,明帝只好承认。

这个大迁徙十分重要。他们为自己选择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根据地。这个处于群山包围之中的苏子河谷,资源丰富,易守难攻,很适合人类居住。这为后来努尔哈赤的发展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但是,董山与凡察之间的矛盾并没有解决。明帝为了调和他们之间的矛盾,就下旨将董山由指挥使升为都督佥事,同其叔父凡察平级。不承想,他们的矛盾不但没有缓和,反而更加尖锐了。一直到正统七年(1442年) 明帝采纳了辽东总兵曹义的建言,将建州左卫一分为二,一为建州左卫,升都督佥事董山为都督同知,掌管建州左卫事务;一为建州右卫,升建州右卫都督佥事凡察为都督同知,掌管建州右卫事务。“董山收掌旧印,凡察将新印收掌”。如此划分领地,分别任命,才解决了这个棘手的叔侄矛盾问题。

至此,建州女真分设三卫。李满住的建州卫最强大,凡察的建州右卫次之,董山的建州左卫最次。当时,董山的建州左卫并不被看好,被认为人小力单,不足以担当大任。但是,董山精明强干,足智多谋,他面对强大的对手,采取了怀柔政策。因此,建州左卫有了很大的发展。董山也逐渐地确认了他在建州三卫中的最高政治地位。然而,董山此后却权欲膨胀,利令智昏,竟然挑衅,侵犯边墙,杀害官民,掳掠人畜,抢夺财货。明帝一再严厉告诫,董山等皆置若罔闻。

依然我行我素。成化三年(1467年) 十月,明帝发动了对建州三卫的攻击,一举击败了建州三卫的军队。在这次战争中,董山、李满住、李满住之子李古纳哈等众多酋长,或死于战场,或被明帝诛杀。建州三卫遭受了重大损失,元气大伤,一蹶不振。这是努尔哈赤祖先遭受的第二次大的灾难。

顺插一句,为了防止建州女真的侵扰,明朝又拓展了边墙。明边是指辽东边墙。辽东边墙原为防止蒙古人侵掠辽东而建,西起山海关,北至开原威远堡,后又展筑威远堡至抚顺关段。成化四年(1468年),明辽东总兵韩斌向东南展筑,“自抚顺关抵鸭绿江,相其地势,创东州、马根单、清河、碱场、叆阳五堡,后又设凤凰、镇东、镇夷三堡,广袤千余里,立烽堠,实兵马”。

永陵神功圣德碑亭拱门

锡宝齐篇古是努尔哈赤的四世祖。董山有三子,长妥罗(脱罗或拖落), 次妥义谟(脱一莫),三锡宝齐篇古。锡宝齐篇古只有一子,叫福满。

福满是努尔哈赤的曾祖。福满被追尊为兴祖直皇帝。福满有六子,长德世库,次刘阐,三索长阿,四觉昌安(叫场或教场),五包朗阿,六宝实。

觉昌安是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在顺治五年(1648年) 被追尊为景祖翼皇帝,住在赫图阿拉。赫图,意为横;阿拉,意为冈。赫图阿拉,意为横冈。现在是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老城。努尔哈赤的其他五位兄弟各筑城分居,与赫图阿拉近者五里,远者二十里,环卫而居。六兄弟称为宁古塔贝勒。宁古塔,汉语是“六”的意思;贝勒,汉语是“大人”的意思。宁古塔贝勒是六祖之意。史书记载:“景祖素多才智。”同时,觉昌安的长子礼敦英勇善战,勇冠宁古塔贝勒。是时,他们遭到了邻近部落生有九子的硕色纳部和生有七子的加虎部的侵凌。在觉昌安的指挥下,礼敦率领宁古塔贝勒发兵征讨,大破硕色纳子九人和加虎子七人,并收复了五岭迤东、苏克苏浒河迤西二百里内的诸部,势力由此壮大。

永陵宝顶。最上层台阶左起:景祖觉昌安宝顶、兴祖福满宝顶、显祖塔克世宝顶;景祖宝顶北侧为肇祖孟特穆的衣冠冢

塔克世是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是觉昌安的第四子, 后来被追尊为显祖宣皇帝。觉昌安有五子,长礼敦,次额尔衮, 三界堪, 四塔克世,五塔察篇古。

后金国都赫图阿拉城

从肇祖原皇帝孟特穆到清太祖努尔哈赤,凡六世,经二百余年。努尔哈赤的先祖都给他留下了什么宝贵的遗产呢?

第一,留下了一个易守难攻的战略基地。赫图阿拉处于群山环抱之中,资源丰富,地势险要,适于隐蔽,易于发展。这是先祖留给努尔哈赤的最宝贵的遗产,是一个十分难得的根据地。

第二,留下了一些鲜血凝成的经验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在如何对待明朝的问题上,肇祖孟特穆对明朝忠心耿耿,得到明朝的保护,这为努尔哈赤提供了正面的经验。而五世祖董山先是臣服明朝,后又挑衅明朝,终于招致杀身之祸,这为努尔哈赤提供了反面的教训。

第三,留下了一个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虽然努尔哈赤的先祖几经磨难,甚至孟特穆战死,董山被杀,遭受了惨重的失败,但是,这个家族的后继者仍然能抹平伤痕,擦干眼泪,继续生存,顽强战斗。这种永不服输的斗争精神是非常可贵的。

永陵砖墙

努尔哈赤的先祖遭受了两次人生的巨大磨难。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更大的人生磨难还在无情地向努尔哈赤袭来。

李满柱,原姓古伦氏,明季赐李为姓,建州卫酋长阿哈出之孙,释家奴之子,袭父职为建州都指挥使。李满柱的先世,皆为女真酋长。明代永乐年间,为了对东北边陲实施有效的管理,明王朝设置卫所,招抚女真人,对其酋长许以官职采取“以夷治夷”的羁縻策略,从而达到保卫东北边陲的目的。永乐元年,明王朝设立建州卫,任命李满柱的祖父阿哈出为都指挥使。明王朝任命阿哈出为都指挥使后,明成祖朱棣赐其李姓,并赐名为诚善。按照明王朝的旨意,招抚后的建卫都指挥使阿哈出属下设置千户、百户、镇抚等官职,由明廷赐予诰印、冠服、钞币,统领部众。阿哈出任指挥都使期间,极力地招抚女真人,为明王朝对东北陲地域的统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阿哈出有二子,长子释加奴,次子猛哥不花。明成祖朱棣率军亲征元残余蒙古势力时,释加奴率所部建州女真人从征有功,明廷授释加奴为建州卫都指挥佥事,赐名李显忠。永乐九年,释加奴向明廷举荐弟弟猛哥不花官职,得到许可,明廷任命猛哥不花为毛怜卫指挥使。在阿哈出、释加奴的招抚中,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率众加入建州卫。并从建州卫中分设左卫,任猛哥帖木儿为都督佥事,统领建州左卫。宣德元年,释加奴死后,明廷任命其子李满柱为建州都督佥事,掌管建州卫。

明宣德十年,建州卫女真人由于不堪忍受忽剌温境内野人女真那列秃部的抢掠,上书明廷。为了保证建州卫女真人的安危,明帝严令野人女真那列秃等送还所掠建州卫的人畜,严诫野人女真人不得扰掠建州卫。李满柱统领建州卫初期,效忠于明廷,主动送还逃到已处的辽东女真人,多次受到明廷的赏赐。由于野人女真拒不接受明廷敕谕的约束,屡次抢掠建州卫女真人,李满柱不得不上书明帝,乞准率部众迁徙到辽东婆猪江两岸地面居住(婆猪江即是今日的浑江,地域在桓仁满族自治县境内)。明帝在接到李满柱的上书后,对忠于明廷的建州卫女真人十分关注,随即命令辽东总兵巫凯制定具体安置方案,要求其在“毌弛边备,毌失夷情”的基础上,妥善安置李满柱所部,以达到“以夷治夷”的目的。

建州卫的女真人在李满柱的率领下,几经迁徙,定居在今桓仁满族自治县境内的吾弥府一带。当李满柱率建州卫女真人迁居辽东后,建州左卫的女真人也由于不堪忍受野人女真的抢掠和朝鲜的困扰,乞求明廷准许将部众迁到辽东,“与建州卫合住”。此时,建州左卫在与建州卫李满柱部众分开居住后,在会宁一带遭到七姓野人女真部众的抢掠袭杀,左卫酋长猛哥帖木儿被 害,其子董山被掠走,部簇之事由猛哥帖木儿同父异母弟凡察掌管。李满柱率领建州卫部众迁到婆猪江流域后,屡次遭受朝鲜的侵扰,迫使李满柱又一次上书明廷,要求将部众迁至苏克素护河流域,呼兰哈达山下居住。在明廷的允许下,建州卫迁到了佛阿拉城居住下来。同时谕令李满柱“为明守边,不得有违”。李满柱已经成为明王朝在辽东的守土官员。此时,女真毛怜卫的印信由于丢失,请求明廷重铸新印授予,遭到明帝的拒绝,谕令的拒绝,谕令毛怜卫酋长,此后上达的书信,一律由建州卫李满柱盖印转奏,形成了由李满柱代管毛怜卫的局面。凡察所领的一部分建州卫部众,经明廷批准后,几经辗转,来到了呼兰哈达山下,与李满柱所管的建州卫合住在同一区域。此后不久,被从野人女真手中赎回的猛哥帖木儿的儿子董山,也率一部分建州左卫部众来到苏克素护河畔的呼兰哈达山下,与凡察部众汇合到一起,完成了建州左卫的迁徙。

建州女真三卫同居于苏克素护河流域后,李满柱认真履行自己对明廷的“守边之责”。当得知兀良哈部欲犯辽东时,立即报告于明廷,使明辽东边官有效地遏制了兀良哈部的侵扰。而明廷对于李满柱的忠顺,也倍加关照。当建州女真人遭遇灾荒年时,明廷依据李满柱的乞请,令辽东都司及时地拨给“粮米有差”。李满 柱本人及遗其属下人入京朝贡,也多有赏赐。明廷在正统九年十二月,依李满柱所请,授其子为千户。升李满柱为建州卫都督同知。明廷在厚待李满 柱的同时,谕令其监视蒙古各部的行动,如时宜适合,应对入掠辽东的蒙古部众予经剿杀,以此报效明廷。

当时,由于蒙古各部势力强大,建卫女真部众根本无法与之抗衡,每当遭遇他们侵掠时,自身的安危都难以保证,何淡剿杀敌人。景泰元年,李满柱迫于蒙古的武力威胁,不得已参加了蒙古部落的入边抢掠活动,“率兵扰开原、沈阳,并攻打抚顺城”。李满柱的这一反常举动立即引起了明廷的震怒,许多要臣上疏明帝,要求明廷“调官兵分三路先擒李满柱、董山、凡察三寨”,以绝边患。一心想效忠明廷的李满柱未曾想到自己在蒙古部众的胁迫下,闯下了杀身之祸。此次,李满柱率部众犯边,明廷虽然没有出兵围剿建州三部女真,但时刻对其存有戒备心理。李满柱无时无刻的防备来自于明王朝的军事打击,又恐惧蒙古诸部的不断侵扰。景泰二年,李满柱又率建州卫部众返回到婆猪江流域瓮村居住。

李满柱率领建州卫部众返回婆猪江流域居住后,带领部众大力发展农耕经济,一时间沿江两岸沃土“大野,马牛群”,出现了女真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丰收景象。部众势力随着农耕经济的迅速发展,一度强大起来。李满柱率部犯边,引起明廷的不满,景泰六年,明廷下谕令,命其子李古纳哈接替父职务,任都督同知,统领建州卫事务,罢免了李满柱的职务。

建州卫返回婆猪江旧地居住 后,部众与朝鲜的矛盾日益突显出来,双方摩擦不断。建州左卫在董山的统领下,迫于经济生活的压力,董山率领部众屡次犯边抢掠,成为明廷辽东的最大边患。成化三年,明廷再次对建州三卫女真各部下谕招抚,命三卫部众各守地方,不许越边。董山等人在接受明廷招抚后,于同年八月,董山、李古纳哈等人进京朝贡。此次,李古纳哈、董山等人入京朝贡,不仅没有得到以往朝贡时所应该得到的丰厚赏赐,反而遭受到明廷的严厉讯责,并被明帝下令押解出边,“遣返建州”。历来羁縻不驯的李三纳哈、董山等人如何能忍受这种处罚。当一行人被押解到广宁时,忍无可忍的董山终于进行了反抗,意欲逃跑,遭到明军的杀害。李古纳哈则乘混乱之机狼狈地逃回了自己的属地。

董山等人的反叛行为,惹怒了明廷。成化三年九月,明廷下令,派大将赵辅率军五万,兵分三路进剿建州女真。同时,命令朝鲜派出军队,全力配合明军进剿,不得有误。在这场史称成化之役中,建州女真人蒙受了灭顶之灾,左卫的建州老营被付之一炬,芦舍无存,部众尸横遍野。右卫也遭受到重大损失。

李满柱父子统领的建州卫,在成化之役中,受明廷调遣的朝鲜大军,在主帅弼商的指挥下,以精兵一万余人越过鸭绿江,分道扑向建州卫所在地婆猪江两岸与吾尔府等处。朝鲜军兵所过之处,焚烧村寨,捣荡屯落,遇青壮而杀,逢老幼而俘。朝鲜军大将鱼有诏率军攻破李满柱父子据守的山寨后,大肆斩杀,李满柱中箭后被鱼有诏所杀,其子李古纳哈也死于乱军之中。攻克李满柱父子所居山寨后,鱼有诏令军士于寨中大树上,刮皮刻写了“×年×月,朝鲜主将康纯、大将鱼有诏等灭建州卫兀弥府诸寨,捣落屯落而还”的》字迹。随后押解俘获的建州卫人畜而返。朝鲜军马撤退后,明廷大军才赶到建州卫属地,见到了鱼有诏命人刻写在树干上的字迹,将此报告于明廷。鱼有诏剿杀李满柱父子及部众的功绩,受到了明帝的嘉奖,“赐银五十两,缎绢各四疋”。

李满柱原有三位妻子。猛哥帖木儿的长子权豆遇害后,李满柱将其妻娶为己室。李满柱一生中生有子女多人,除在成化之役中被遇害者,遗 有后代,并不像史料中记载的那样,“阿哈出、猛哥帖木儿之族不复见。”

关于“什么是后世尊肇祖六传到太祖?”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乐槐]投稿,不代表海宁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p.hnjsjm.com/hainin/15006.html

(26)
乐槐的头像乐槐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乐槐的头像
    乐槐 2025年09月26日

    我是海宁号的签约作者“乐槐”

  • 乐槐
    乐槐 2025年09月26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什么是后世尊肇祖六传到太祖?”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什么是后世尊肇祖六传到太祖?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

  • 乐槐
    用户092605 2025年09月26日

    文章不错《什么是后世尊肇祖六传到太祖?》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