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百首300首幼儿早教李白【10首】

网上有关“古诗三百首300首幼儿早教李白【10首】”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古诗三百首300首幼儿早教李白【10首】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婴幼儿# 导语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下面是 分享的古诗三百首300首幼儿早教李白10首。欢迎阅读参考!

1.古诗三百首300首幼儿早教李白 篇一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古诗简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在襄阳(今湖北襄樊),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孟浩然热情地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船开走了,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挥就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翻译/译文

 在黄鹤楼下老朋友孟浩然向我告辞,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他要去扬州远游。

 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2.古诗三百首300首幼儿早教李白 篇二

 静夜思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诗简介

 《静夜思》是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表达的是思乡之情。这首诗虽然只有区区二十个字,但就流传非常广泛,它几乎是全世界华人耳熟能详的一首名篇。

 直译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韵译

 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

 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注释

 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疑:好像。

 举头:抬头。

3.古诗三百首300首幼儿早教李白 篇三

 望庐山瀑布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古诗简介

 《望庐山瀑布水二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两首诗,其一为五言古诗,其二为七言绝句。这两首诗,都紧扣题目中的“望”字,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其中第二首七绝历来广为传诵,其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

 翻译/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注释

 庐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我国名山之一。

 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

 紫烟:指日光照射的云雾水气呈现出紫色。

 银河:又称天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九天:九重天,形容极高的天空。

4.古诗三百首300首幼儿早教李白 篇四

 赠汪伦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古诗简介

 《赠汪伦》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赠别诗。诗中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十分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李白信手拈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比较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令人回味无穷。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脍炙人口,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翻译/译文

 李白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人们行走的脚步声,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

 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注释

 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

 2.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5.古诗三百首300首幼儿早教李白 篇五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古诗简介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一首七绝。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翻译/译文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注释

 ⑴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左迁:贬谪,降职。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龙标:古地名,唐朝置县,今湖南省黔阳县。

 ⑵杨花:柳絮。子规:即杜鹃鸟,又称布谷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杨花落尽:一作“扬州花落”。

 ⑶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五溪:一说是雄溪、满溪、潕溪、酉溪、辰溪的总称,在今贵州东部湖南西部。关于五溪所指,尚有争议。

 ⑷与:给。

 ⑸随风:一作“随君”。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6.古诗三百首300首幼儿早教李白 篇六

 峨眉山月歌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古诗简介

 《峨眉山月歌》,七言绝句,唐代李白诗作,诗云:“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描述了一幅优美的峨眉山夜间景象。诗人连用5个地名,构思精巧,意境清朗秀美。明代王世贞评价说:“此是太白佳境,二十八字中有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洲。使后人为之,不胜痕迹矣,益见此老炉锤之妙。”

 翻译/译文

 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

 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不知不觉就到了渝州,

 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你啊!

 注释

 ⑴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⑵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⑶影:月光的影子。

 ⑷平羌: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⑸夜:今夜。发:出发。

 ⑹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⑺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⑻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⑼下:顺流而下。

 ⑽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7.古诗三百首300首幼儿早教李白 篇七

 春夜洛城闻笛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古诗简介

 《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抒发了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李白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诗的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

 翻译/译文

 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生呢?

8.古诗三百首300首幼儿早教李白 篇八

 独坐敬亭山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古诗简介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写的是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此诗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

 翻译/译文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注释

 ⑴尽:没有了。

 ⑵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独去闲:独去,独自去。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⑶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

 ⑷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山有万松亭、虎窥泉。”《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9.古诗三百首300首幼儿早教李白 篇九

 早发白帝城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古诗简介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诗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全诗无不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翻译/译文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注释

 发:启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

 朝:早晨。辞:告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白帝:今四川省奉节。

 江陵:今湖北荆州市。

 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还:归;返回。

 猿:猿猴。啼:鸣、叫。住:停息。

 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10.古诗三百首300首幼儿早教李白 篇十

 望天门山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古诗简介

 《望天门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一首七言绝句。为开元十三年(725)李白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乐观豪迈的感情。

 翻译/译文

 雄伟的天门山被长江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相对耸立着拔地而起,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飞速飘来。

 注释

 1、天门: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所以叫“天门”。

 2、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3、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4、开:劈开,断开。

 5、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6、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7、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8、出:突出,出现

 9、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竹枝词》的作者是明朝诗人何景明

原文

十二峰头秋草荒,冷烟寒月过瞿塘。

青枫江上孤舟客,不听猿啼亦断肠。

翻译

巫山十二峰头,草色已经枯黄,显的十分冷寞。已是深秋在舟过瞿塘峡的时候江面上笼罩着冷雾,天上的寒月透过冷雾映照在湍急的水面上。

每当在船上过长满枫林的江上的时候,纵使听不见猿鸣之声已有凄然肠断之感。

鉴赏

竹枝词本为民歌体,大抵唐人所写多为儿女柔情,或离人旅思;后世所作,除上述主题外,多歌咏风俗人情。

前二句“十二峰头秋草荒,冷烟寒月过瞿塘”写景,景中寓有凄清的旅荐情。“十二峰”指巫山十二峰。在四川巫山县东巫峡两岸。这里自巫山以上,群峰连绵,其尤著者有十二。元代刘壎《隐居通议》曾据“蜀江图”列举其名为独秀、笔峰、集仙、起云、登龙、望霞、聚鹤、栖凤、翠屏、盘龙、松峦、仙人。瞿塘,即瞿塘为三峡之首。这二句是说:巫山十二峰头草色已经枯黄,显得十分冷寞。时序已是深秋在舟过瞿塘峡的时候江面上笼罩着冷雾。天上的寒月透过冷雾映照在湍急的水面上印在旅人的心境上构成一派清冷幽森的意象。这眼前所见之景,使人倍觉凄凉。

后二句“青枫江上孤舟客,不听猿啼亦断肠。”紧承前文写情写旅人此时特有的感受。“青枫江上孤舟客,不听猿啼亦断肠青枫江,”指两岸长有枫树的长江,阮籍诗云,湛湛长江水,上有枫树林。《咏怀》其十一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也有“青枫浦上不胜愁”之句。“孤舟客”作者自谓。三峡两岸多有猿啼之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水经注》。盖谓猿声凄异,每当林寒涧肃之际,多于空谷传响哀转动人,经久不绝故也。作者此时孤舟经过这里眼见巫峰萧索,秋草荒芜,寒月当头,冷烟四幂,纵使听不到猿鸣之声,已有凄然肠断之感。现在再加上这凄厉的猿声,在心情上自然更加难以接受了。

而诗人却敢大胆翻案,说不听到猿声也令人肠断,已是奇笔而这奇笔又得到前三句的映衬,虽奇而不怪,自然合理,更是难得。

注释

十二峰:指巫山十二峰。

瞿塘:即瞿塘峡,险峻为三峡之首。

孤舟客:作者自指。

内容中心

此诗前三句虽有铺垫之功,但令人叫绝的是末一句,翻出前人所不到,跳出前人之窠臼。这首竹枝词为作者舟过瞿塘峡抒写旅思之作。借瞿塘峡深秋凄冷的景象,表达了此时特有的感情。

创作背景

此诗出自《大复集》是明代何景明撰写的文集。三十七卷,(明)何景明撰,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袁璨刻本,收藏于中共北京市委图书馆。

作者简介

何景明(1483年8月6日—1521年8月5日),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自幼聪慧,八岁能文,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十九岁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并任内阁。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

何景明是明代“文坛四杰”中的重要人物,也是明代著名的“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性耿直,淡名利,对当时的黑暗政治不满,敢于直谏,曾倡导明代文学改革运动,著有辞赋32篇,诗1560首,文章137篇,另有《大复集》38卷。墓地在今信阳师范学院大复山。

关于“古诗三百首300首幼儿早教李白【10首】”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诗瑶琴]投稿,不代表海宁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p.hnjsjm.com/hainin/14449.html

(1)
诗瑶琴的头像诗瑶琴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诗瑶琴的头像
    诗瑶琴 2025年09月25日

    我是海宁号的签约作者“诗瑶琴”

  • 诗瑶琴
    诗瑶琴 2025年09月25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古诗三百首300首幼儿早教李白【10首】”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古诗三百首300首幼儿早教李白【10首】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

  • 诗瑶琴
    用户092511 2025年09月25日

    文章不错《古诗三百首300首幼儿早教李白【10首】》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