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课改的教材与老教材相比,在教学内容上有哪些变化-

网上有关“高中语文新课改的教材与老教材相比,在教学内容上有哪些变化?”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高中语文新课改的教材与老教材相比,在教学内容上有哪些变化?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我是湖北的课改生。

表面上课文减少了,压力减少了,但实际上没有。 我刚读完高一, 我们学校是省示范。然后是上的必修一,必修二(上学期),下学期必修三,选修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有极少学校好像是上的必修四),虽然一本书只有13到14课左右,但是一学期是两本书,时间非常紧。 除了必修一背的内容少一点。其他的书要求背的非常多。 如必修三,7. 8 篇课文要求全部背或者背一半。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湖北省选修科目),几本要求都背。

更加注重学生平时对课文的掌握和理解。 都回归到了课本。更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三册,今年又作了修订,从内容的选择,到体例的编订,都让人觉得耳目一新,它更贴近生活,更突出了人文学科的特点。比较起来,应是这些年的教材变革中比较成功的了。可课程刚上了两个单元,就发现了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出现了几处瑕疵和疏漏,掩去了它的许多光彩。

1、可以避免的硬伤。

第二单元第七课是《近体诗六首》,但课后的练习题却用了“背诵这八首诗”,尽管我们做老师的知道这是由《实验修订本》中的《近体诗八首》留下来的,可学生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个疏漏之处,并不牵涉到知识性的问题,只要校对认真一点就可以避免,实在是不应该出现。

2、两处错误

第三册第六课《琵琶行》第二段的开始有这样两句诗“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在第一句之后,用的是问号,这个问号用错了,这里该用逗号。这个问题在《试验修订本》中已经出现,应该有人指出,但直到现在,也没有做出修改,让人费解。另外,在《近体诗六首》的课后练习题中又出现了一处标点错误:“说说这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第30页第二大题第2小题)这里的句号应该用问号。

3、两处欠妥

在《琵琶行》中有这样一个注释:“翻酒污”—泼翻了酒被沾污。这个注释是个病句,如果它的主语是“血色罗裙”,那么它不会“泼翻了”;如果是“人”,那他就不会被“沾污”。所以,这里应解释为“被泼翻的酒沾污”才对。

在《近体诗六首·锦瑟》的课后也出现了一处令人费解的注释:“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大意是,一晃我年已半百……”学生往往将“年已半百”误解为“五十弦”的解释。其实,这里怎么也不能将“五十弦”和“年已半百”联系起来,这样的注释让人哭笑不得。

人们常说瑕不掩瑜,但教材,它是学生学习的一个例子,要维护它的神圣性和权威性,尽可能地做到严谨与完美,不能让过多的“瑕”掩去了它的“瑜”的光彩。

关于“高中语文新课改的教材与老教材相比,在教学内容上有哪些变化?”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豆奕森]投稿,不代表海宁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p.hnjsjm.com/hainin/11714.html

(19)
豆奕森的头像豆奕森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豆奕森的头像
    豆奕森 2025年09月17日

    我是海宁号的签约作者“豆奕森”

  • 豆奕森
    豆奕森 2025年09月17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高中语文新课改的教材与老教材相比,在教学内容上有哪些变化?”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高中语文新课改的教材与老教材相比,在教学内容上有哪些变化?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

  • 豆奕森
    用户091711 2025年09月17日

    文章不错《高中语文新课改的教材与老教材相比,在教学内容上有哪些变化-》内容很有帮助